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纺织品防螨性能评价测试方法介绍及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纺织品防螨性能评价测试方法介绍及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 300次
  • 2024-09-13

    螨是一种肉眼不容易看见的害虫。它们生活在灰尘、衣物、床上用品等处,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和皮肤病。据统计,全球约有10%的人患有过敏性鼻炎,其中70%的病源与螨虫有关。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纺织品防螨功能愈发受到重视。纺织品防螨测试是怎么测的呢?评价方法如何?目前国内纺织品防螨的参考标准是GB/T 24253-2009《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价》。该标准适用于羽绒、纤维、纱线、织物和制品等各类纺织产品。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纺织品防螨性能评价测试报告。


    防螨性能测试原理


    在同样条件下,用饲料对粉尘螨进行引诱。 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 24 h, 对试样和对照样上的活螨进行计数,按照公式(1)计算驱避率,并根据驱避率的数值评价测试面料的防螨性能。 当驱避率≥60%,表示测试样有防螨效果;当驱避率≥80%, 表示测试样有较强的防螨效果;当驱避率≥90%,表示测试样有极强的防螨效果。


    驱避率=[(n B - n T)/n B]×100% (1)


    式中:


    n B — 三块对照样存活螨虫数的平均值


    n T — 三块试样存活螨虫数的平均值


    防螨性能测试方法


    将7只塑料培养皿呈花瓣状均匀放置,每个培养皿之间用相同宽度的透明胶带粘住,并将7个培养皿固定在黏板上。 在周围的6只塑料培养皿内,间隔放入处理试样和对照试样,使其平整铺放于培养皿的底部,并在此6个试样的中央放入引诱物质、约 0.05 g不含螨虫的螨虫饲料,以及不少于2 000只存活的螨虫 。


    将上述7只培养皿连同固定黏板放进塑料保鲜容器中, 保鲜盒的底部放置用饱和食盐水浸润的海绵。 将上述装置放入温度为25 ℃,湿度为75%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取出周围的 6只培养皿,在体式显微镜下对培养皿中存活的螨虫计数。


    防螨性能测试影响因素


    1、粉尘螨的人工培育


    豆奶粉在培养环境下结块严重, 不能保持干燥的粉末状,无法作为饲料;粉尘螨在面粉中繁殖速度明显快于在奶粉中的速度, 且在面粉中表现较活跃;将螨虫置于自 身体积百倍大的米粒上进行培育时,繁殖增速不明显;采用混合谷物与小麦胚芽进行培育时,螨虫繁殖较快,且在饲料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由此可见,粉尘螨对于谷物和小麦胚芽有特殊的喜好,二者相比较, 小麦胚芽中的螨虫繁殖速度更快。 根据有关文献的报道, 在螨虫的培养饲料中加入啤酒酵母可加快螨虫的繁殖, 尝试在小麦胚芽粉末中加入约 10%的啤酒酵母,繁殖速度是不加时的1.5倍。


    因此,最适合粉尘螨的人工培育方式是:将塑料杯换成 20 cm×30 cm×10 cm的矩形透明食用保鲜盒以满足螨虫的活动空间需求, 保鲜盒盖子带有小出气孔以保持透气,选择小麦胚芽+10%啤酒酵母为饲料, 在黑暗、温度 25 ℃、湿度 75%的恒温恒湿箱中培养1~2月 , 实现粉尘螨大量繁殖, 达到约 0.05 g饲料中含50只螨虫的密度,以满足防螨试验所需。


    2、对照样的选择


    相较于白色布样, 红色和黑色布样更吸引粉尘螨, 因此驱避率为负值;黄色、蓝色和灰色布样对粉尘螨的吸引力逊于白色布样,其中,蓝色布样似乎对粉尘螨有天然的驱避效果,驱避率可达到 53%。


    聚酯面料较棉更吸引螨虫, 羊毛与麻较棉有一定驱避性,蚕丝与棉对螨虫而言相差无几。


    综上,粉尘螨对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面料均有不同表现。 而驱避法中统一采用白色纯棉贴衬作为对照样,相当于在试验未开始时就引入了系统误差,这一误差会直接导致结果的误判。 基于此结果, 建议在试验中采用同样材质、颜色、未经防螨处理的面料作为对照样,从而减少系统误差。


    3、试验的重复性


    驱避率越小的面料,标准方差越大,即结果的离散性越大, 说明用单次试验结果判定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这一结果表明, GB/T 24253—2009《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价》的判定标准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判的风险,尤其当面料的驱避率低于80%时,试验结果重复性差,误判的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