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调查 调查背景
浮游生物调查是对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等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它包括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的调查,其中浮游植物主要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硅藻、金藻等,而浮游动物则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这项调查有助于评估水体的生态健康状况,了解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浮游生物调查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及半自然水体。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内陆水体浮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此外,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技术也涉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海洋的营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等。因此,浮游生物调查不仅在淡水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也同样重要。
中科检测是专业的环境检测中心,可开展浮游生物调查相关服务。
浮游生物调查 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GB/T 12763.1—1991
《海洋调查规范 第六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6—2007
《淡水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浮游生物调查》(2009)
浮游生物调查 调查要求
(1)调查时间及频次
通常应该至少每季度调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整调查次数。
(2)采样点设置
江河沟渠采样分为河心区、沿岸带两个生态类型。河床较窄地段,可于干流中心区采样;河床较宽地段,除在干流中心区采样外,还应在靠两岸部分增设采样点。
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段分段采样(依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设点),在河流的主支流汇合处,应增设采样点。
在湖泊或水库具有代表性的湖区或库区中心处和进、出水口处采样,对于湖泊与水库内的特异水体(如湖湾、库湾等)应增设若干个采样点;同时,视水域岸边的曲度大小增设采样点。
若调查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情况,应在湖泊和水库的最深位置分层取样。视水体情况,可设 1 个-2 个浮游生物垂直分布采样点。
湖泊与水库采样点的控制数量,水域面积小于 500hm2设 2 个~4个采样点,500hm2-1000hm2设 3 个-5 个采样点,1000hm2-5000hm2设 4个-6 个采样点,5000 hm2-10000 hm2设 5 个-7 个采样点,大于 10000hm2设大于 6 个采样点。
(3)采样
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 1000mL。分层采样时,可将各层水样分别定量取平均值,或将各层所采水样等量混匀后取 1000mL 再定量,作为此点的生物量。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 10000mL-50000mL,再用 25 号浮游植物网过滤浓缩至 100mL,用体积分数为 40%甲醛溶液固定。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样品,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或者采集 10000mL -5000mL 水样混合后,先取出 1000mL 混合水样供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定量用,其余用网过滤后供大型浮游动物定量。
浮游生物调查 调查内容
(1)种类组成;
(2)数量分布(时间、空间分布)。
浮游生物调查 调查方法
(1)采水样法
本方法主要针对微、小型生物的调查。依据调查对象、水体深度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容积的采水器,取水样进行种类鉴定、个体计数和分析。
(2)拖网采样法
根据调查内容、站数、层次,确定采样数量,选用适当规格的网具,收集样品供进行种类鉴定、个体计数和室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