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次
- 2024-09-2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控制和消灭有害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日益成为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并且不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环保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抗菌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很快,它在许多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报告。
抗菌基本概念
抗菌性是衡量抗菌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要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来客观的评价抗菌性,应先对一些相关概念有科学的认识。在医学微生物学方面抑制微生物生长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按照抑制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灭菌、消毒、抑菌等,其涵义有所不同。
灭菌:能够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或作用叫做灭菌。
消毒:能够杀死病原菌的方法或作用叫做消毒,具有消毒作用的药物称为消毒剂或杀菌剂,一般消毒剂在常用的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有效,对于芽胞则无杀害作用。
抑菌:能够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或作用叫做防腐或抑菌。用于防腐的药物,称为防腐剂或抑菌剂。许多药品在低浓度时只有抑菌作用,浓度增大或作用时间长时,可呈杀菌作用,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总称为抗菌作用。
抗菌剂性能检测方法
抗菌剂主要分抗细菌和抗真(霉)菌两大类药剂,均可采用微生物学中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只是培养时间有所不同,真(霉)菌需要较长时间培养。这种方法直观并可定性、半定量或定量评价,操作简便,主要分以下两部分:
1、稀释法
将抗菌剂稀释为不同浓度,作用于菌株,定量测定抗菌剂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不同抗菌剂作用时间有所不同。
2、扩散法
在定量浓度菌液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测抑菌环大小。不同抗菌剂培养时间有所不同,霉菌测定需要较长时间,不同菌株抑菌环的大小也不相同。例如:检测细菌常采用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环大于23mm为敏感,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大于24mm为敏感,另外此方法可改进为TTC快速纸片扩散法,只需1~3小时就可出结果。
抗菌材料性能检测方法
检测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应根据抗菌材料的亲(疏)水性,所用抗菌剂的溶出性,以及抗菌制品的外在形态,应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对于材料杀菌力的评价指标,有直接计数、抗菌率和抑菌圈。常用的指标是抗菌率和抑菌圈。抗菌率是定量评价抗菌性能的指标,抗菌率=(空白式样上的菌数-抗菌式样菌数)/空白样菌数×100﹪。
1、抗细菌检测方法
1)抑菌圈法
此方法为定性试验方法,多用于对溶出性抑菌剂与含有溶出性抑菌剂产品的鉴定。利用抗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试验时灭菌生理盐水调至浓度为108个/ml,与营养液混合固化成试验平板,把材料加工成直径一定的圆片(一般直径为5mm),置于平板中央,在此圆片周围出现菌生长禁止区(即抑菌圈),经37℃培养18h后,比较抗菌材料与参比材料抑菌圈的面积,评价抗菌材料的性能。
2)振荡烧瓶法
本方法是是将样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培养,增加微生物与抗(抑)菌产品内抑菌剂的接触,定时测定生存菌数,计算灭菌率。此法多用于纺织品、纤维等表面粗糙的制品检验。由于强烈振荡,菌液易起泡沫,对抗菌性能评价有一定影响。
3)接触法或包埋法
此方法是将样品直接接触混有菌液的培养基或包埋其中,培养不同时间后进行观察,观察细菌在样品上及周围的生长情况和样品受侵蚀情况。这种方法可采用不同材质的样品检测,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方法。国际标准ISO846,德国标准DIN53793、美国实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G22-96等对高分子材料的抗细菌测定均采用此方法。但这种方法周期较长,对于材料的深入研究是适用的,但作为产品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不能定量地表达。因此作为质检方法不如培养法更为合适。
2、抗真(霉)菌的检测方法
1)接触法
此方法与测定细菌的方法一致,将样品贴于培养基上,在样品及培养基表面均匀地喷酒一定量的混合孢子悬液培养一定时间,通常为4周,定期观察,按菌生长情况分等级评价抗菌材料抗霉菌性。此方法是国际上常采用的方法ISO846、DIN53793、ASTMG21-96、BS1982Pt.3-90、JISZ2911-81等标准,均采用类似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分析霉菌在材料上生产情况,以及抗菌材料对霉菌的抑制情况。
2)暴露法
此方法是把样品暴露于霉菌生长的场所,然后再来测定样品长霉的程度。这种方法为试验提供的环境是非封闭的,更为接近自然环境,但操作上较不便,容易污染环境。GB2423.16-91、GB/T4768-1995等国家标准均采用此方法。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