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次
2024-11-28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食品包装必须保证被包装食品的卫生安全,而纸质包装材料因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保护性能优良、易于回收处理等良好的物理性能优点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据有关调查显示,纸类包装占总包装材料近40%,造纸生产通常会包含制浆、打浆、调料,抄纸几个环节。在这些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化学药品,如蒸煮剂、漂白剂、防腐剂、消泡剂、施胶剂、防水剂、增强剂,助滤剂、杀菌剂等,上述化学物质很有可能会残留在成品纸张中。如果使用二次纤维造纸,原料中会有大量的油墨残余,包括荧光增白剂、特定芳香胺(specific aromatic amines,PAAs)、甲醛、五氯苯酚、丙烯酰胺、重金属、光引发剂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些危害。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PFOS和PFOA有害物质检测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重要的全氟化表面活性剂,具有疏水疏油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用品和消费产品,当前也有作为防油剂被用于食品接触用纸制品。由于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长期的广泛应用,人类生存的环境,食品中已检测到PFCs的存在。
PFOS和PFOA被认为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存在蓄积性和蓄积效应,且不易降解,半衰期很长。这类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下引起生物体发生一系列不良的生物学效应。
实验研究表明,PFOA可导致胰腺、肝脏等脏器癌症的发病率升高,PFOS可对机体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发生损伤,并具有胚胎发育毒性和遗传毒性。
荧光增白剂有害物质检测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双三嗪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由于其能显著提高纸张的白度,价格低,所以在造纸行业中被广泛地应用。随着国家“限塑令”的提出,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纸质包装材料的市场需求变大,人们对纸质材料外观白度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促使荧光增白剂在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滥用严重。
荧光增白剂随温度的升高会不断迁移,因此,用于盛放热食的包装材料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极高。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相关法规正在逐步完善,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不允许添加荧光增加剂。目前现行有效的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方法为GB 31604.4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特定芳香胺(PAAS)有害物质检测
芳香族伯胺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和原料,具有特殊的气味,可用于生产一系列的工业产品,包括偶氨颜料、环氧聚合物、芳香族聚氨酯材料等。各类纸质包装材料为了美观通常会用到偶氨类染料。偶氮类染料与水基食品接触,会分解产生芳香胺。
由于不完全反应或是作为杂质副产品或降解产物会迁移到环境或食品中,引发食品安全或环境问题。芳香族伯胺具有高毒性、致癌性或潜在致癌性,如 4-氨基联苯(CAS号:92-67-1)、联苯胺(CAS号:92-87-5)、2-萘胺(CAS号:91-59-8),对氯苯胺(CAS 号:106-47-8)、3,3'-二氯联苯胺(CAS号:91-94-1),其他芳香胺如 4,4'-二氨基二苯甲烷(CAS号:101-77-9)、4-氯-2-甲基苯胺(CAS号:95-69-2)、2,4-二甲基苯胺(CAS号: 95-68-1)等12种或对器官有刺激作用或会影响人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
芳香胺的致毒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欧盟(EU)10/2011的第7次修订对初级芳香胺增加说明,德国《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他日用品管理法》规定带颜色的纸制品需符合芳香胺迁移测试。不得含有化学有毒物质。我国GB 9685-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未将上述有害芳香胺列人正清单范围中。目前我国检测芳香胺迁移量的方法标准较少,仅有GB 31604.2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复合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
丙烯酰胺有害物质检测
聚丙烯酰胺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无特殊气味。具有降阻性、粘合性、絮凝性和增稠性。在造纸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其主要应用于2个方面:(1)提高细小纤维、填料和颜料等的留存率,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2)提高成纸抗张强度等性能。此外,聚丙烯酰胺作为高分子絮凝剂还可用于造纸废水处理和纤维回收。
聚丙烯酰胺本身没有毒性,但里面含有聚合过程中残留的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酰胺是一种公认的神经和遗传毒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它具有较强的组织渗透性,可通过未破损的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因此食品接触纸质包装材料中可能会含有丙烯酰胺残留单体,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不同国家对丙烯酰胺的限量要求不同。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用液相色谱进行测定,将水性模拟物直接进样,油类模拟物通过水萃取后进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为离子排斥柱)进行分离,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外标峰面积法定量。由于丙烯酰胺极性较强,首选水、乙醇水溶液作为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通常提高温度可以缩短丙烯酰胺的迁移时间。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