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检测技术分析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检测技术分析
  • 189次
  • 2024-12-04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电气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同时电子电气的废弃物污染也日渐加剧。多数电子电气废弃物中都含有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造成危险的有毒物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电子电气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有害物质限量检测标准


  2003年欧盟发布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和《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 指令),对电子电气产品中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的含量都提出了限量要求。


  之后世界各国都相继出台类似标准和检测方法,而我国也相继在2006年和2011年出台了SJ/T 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和GB/T 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有害物质限量检测要求


  电子电气产品中大部分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的材质一般非常广泛。很多材料因期本身特性、性能需要或生产工艺等原因,都可能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以铅汞、镉、六价铬为代表的重金属元素和多溴联苯为主、六溴环十二烷、多溴联苯醚等为溴化阻燃剂等。


  有害物质限量的检测主要针对这些组成产品和零部件的材料来进行检验。检验项目主要依据客户需求而定,当前最热门的检测项目就是出口中遇到最多的RoHS 指令检测,包括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6 项物质。


  GB/T 26572-2011中规定,构成电子电气产品的各均质材料中6种限用物质中,镉的含量不得超过 0.01 ,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含量不得超过0.1,这个限量要求也与国际接轨,基本上是参考欧盟RoHS 指令中限用物质的含量规定制定的。


  有害物质限量检测要求


  电子电气产品中6种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如原子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变温红外线光谱分析法、X射线荧光分析法、电位溶出法等多种方法。常用的仪器设备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下面就这些方法中的一些常用方法进行介绍。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利用元素在受热或电激发时,在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最后返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特征光谱,然后根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所以在检测行业备受关注,广泛应用于各种分析测试中。此法对于铅、镉、汞、铬等重金属,ICP-AES 法是最常用也最实用的方法。


  2、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分光光度计比色法主要是用于对六价铬进行准确测定。测定时,首先要对对三价铬进行洗溶离,而后把洗溶离后的样品浸泡在 pH溶液中,溶液里含有六价铬会与显色剂二苯基二氨发生反应因而呈现红色,最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就能得到六价铬含量。


  3、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是根据气态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射出的特征光谱辐射会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原理,通过测量吸光度就可进行定量检测。其方法一般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由于汞的易挥发性,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对汞元素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我国许多标准中,对汞元素的测定也基本都是采用该方法,同时原子吸收光谱法也可以对铅、镉、铬等其他种类的重金属进行有效检测。


  4、原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由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两种设备经由一定的接口技术联用而成的,是仪器联用技术的典型代表作。目前,许多实验室也都是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作为最主要的定性确认手段,同时该方法也是分析复杂混合物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电子电气产品中6类有毒有害物质中的的多溴联苯醚和多溴联苯的含量测定都是用该方法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