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次
2025-05-15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海洋溢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但由于海洋溢油污染具有扩散快、危害持久等特性,加之受损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类型多样,且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使得过去在生态修复监测与效果评估工作中,始终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与专业技术指引。
《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GB/T45142-2025)将于同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标准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溢油污染治理领域,终于拥有了首部系统性、规范性的生态修复监测与效果评估国家标准。该标准全面覆盖了我国管辖海域内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与效果评估工作,对工作流程设计、方案编制要点、监测实施细则及效果评估方法等核心环节,均作出了细致规范。其正式实施后,将为我国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工作筑牢科学根基,有力推动相关技术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中科检测是第三方检测机构,遵循GB/T45142-2025标准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可提供一系列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服务,并出具权威报告。
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程序
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分为工作方案编制、生态修复监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和报告编制4个阶段,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宜与海洋溢油生态修复工作同步进行,工作程序如下。
a)工作方案编制阶段:收集生态修复海域的背景资料,开展现场踏勘,编制工作方案。
b)生态修复监测阶段:根据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生态修复监测工作。
c)生态修复效果评估阶段:筛选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开展生态修复效果分析和评估。
d)报告编制阶段:编制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报告,同时宜建立完整的相关档案以备追溯。
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方案编制
1、资料收集
收集海洋溢油事故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原因、事故类型、事故设施名称和位置、事故发生的时间、溢出物的理化特性、溢油量、扩散过程、事故后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情况等)、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对象及程度、生态修复方案及报告等资料和最新图件,同时收集生态修复区域海洋环境现状资料(包括水文气象、海水化学、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及生物体质量等),海洋环境现状资料的收集和使用宜根据GB/T19485的规定执行,对收集的调查资料和图件宜注明其来源和时间,使用已有的资料时宜根据GB/T12763(所有部分)的要求处理后方可使用。
2、工作方案编制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结果,确定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的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制定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宜包括:
——项目概况;
——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目标、工作范围;
——监测和效果评估实施方案;
——实施周期和进度安排;
——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