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次
2024-09-05
随着化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 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功效性需求日益增加, 舒缓功效产品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 功效性化妆品的市场乱象也层出不穷, 误导消费者、 夸大宣传等问题屡见不鲜。 因此, 舒缓功效宣称的监管与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在监管层面,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化妆品市场的秩序。 以我国为例,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明确规定, 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并经过严格的评价和审核。 对于舒缓功效产品, 其宣称必须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 不能凭空捏造或夸大其词。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化妆品舒缓功效试验报告。
舒缓功效试验步骤
1、受试者招募
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招募受试者, 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应冗余招募确保有效例数不低于30例。
2、清洁
开始测试前, 由试验单位提供面部清洁产品(不具有舒缓功效) 给受试者清洁受试部位,并用干面巾纸擦干。 每次回访, 清洁过程和水温等要素应保持一致。
3、测定
1)测定方法
初次来访和使用后各个访视时间点对受试者进行仪器测试、 乳酸刺痛评分等测试, 并记录数据。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访视时间, 如使用样品1 h内、 样品持续使用7d、 14 d±1 d、28 d以上±2d。
试验过程中, 如有任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应及时记录、 分析和处理, 并对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待测样品的关系进行评估。
2)参数类别
参数分为主要参数和次要参数, 其中主要参数包括皮肤红度、 乳酸刺痛评分, 次要参数包括皮肤角质层水分、 经表皮失水率、 皮肤油脂、 皮肤表面酸碱度pH值、 问卷评估。
3)皮肤红度
在各访视点, 使用皮肤红度测试仪器测量试验区域的皮肤红度, 如a*值(反映皮肤的红绿变化, 正值代表红色, 负值代表绿色) 、 EI值(erythema index, 反映皮肤血红素含量的指数) 、 红区面积(样品区域与对照区域分析面积相同, 对称分布于左右脸颊) 或等同代表意义不同描述的参数等, 并记录。
4)乳酸刺痛评分
在受试者鼻唇沟贴敷经10 %乳酸溶液浸泡的药敏滤纸片, 分别天30 s、 2. 5 min和5 min时询问受试者贴敷部位的自觉症状, 按4分法进行评分[0分为没有刺痛(痒、 灼热) 感,1分为轻度刺痛(痒、 灼热) ,2分为中度刺痛(痒、 灼热) , 3分为重度刺痛(痒灼热) ] , 记录3次分数相加值, 总分≥3分者为乳酸刺痛反应阳性。
5) 皮肤角质层水分
在各访视点, 使用皮肤角质层水分测试仪, 测试对应区域皮肤角质层水分各3次, 并记录, 计算均值分析。
6) 经表皮失水率
在各访视点, 使用经表皮失水率测试仪, 测试对应测试区域皮肤经表皮失水率2次~ 3次,并记录,计算均值分析。
7)皮肤油脂
在各访视点, 使用皮肤油脂测试仪, 测试对应测试区域皮肤油脂1次, 并记录。
8)皮肤表面酸碱度 pH值 8
在各访视点, 使用皮肤酸碱度测试仪, 测试对应区域皮肤表面酸碱度(pH值) 各3次,并记录, 计算均值分析。
9)问卷评估
受试者使用产品前后(D0、 D7、 D14等) , 回答问卷, 对面部干燥、 泛红、 灼热、 刺痛、 瘙痒及紧绷感等进行自我感觉评估。 按0分~ 5分记录, 同时填写不良反应问卷。
舒缓功效试验数据分析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为: 均值±标准差, 并使用Shapiro—WilkTest对数据变化值进行正态分布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要求, 自身前后及与对照侧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Wi1coxon两个相关样本秩和检验。 等级资料使用前后或与对照的比较, 采用Wi1coxon两个相关样本秩和检验。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或Wi1coxon秩和检验。 所有统计分析均为双尾检验, 显著性水平为a=0.05, P<0. 05为有统计学差异, P<0. 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01为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舒缓功效试验结论
使用产品后任一访视时点与使用前相比, 至少两个参数(包含一个主要参数) 显著改善(P<0. 05) ,或试验组(侧) 与对照组(侧) 相比, 至少两个参数(包含一个主要参数)显著改善(P<0. 05) , 则认定试验产品具有皮肤舒缓功效, 否则认为试验产品无皮肤舒缓功效。
注: 该判定标准不是化妆品舒缓功效判定的唯一方法。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