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次
2025-05-16
水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态环境的关键构成,其健康状态直接关联着生态平衡与人类福祉。从涓涓细流的溪流,到辽阔无垠的江海,水生态的优劣程度,深度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加剧,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备受各界关注。近期,海南省发布了地方标准《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DB46/T664—2025),该规范将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热带地区的省级水生态监测技术规范,体现了海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的积极探索与责任担当。它不仅会为海南本地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更有望为全国乃至全球热带地区提供可借鉴的范例,推动水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迈向新高度。
中科检测是第三方检测机构,遵循DB46/T664-2025标准进行水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可提供一系列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服务,并出具权威报告。
水生生物态监测要求
1、采样要求
水生生物监测指标包括鱼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各指标的监测点位布设应综合考虑交通可达性和实施作业安全性,确保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可比性、统一性和方便性。鱼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水生生物的布点原则和采样按照HJ710.7、SC/T9102.3、HJ1295和HJ1296要求开展。
2、监测频次与时间
鱼类调查原则上每年开展1次,在3-5月开展。其他水生生物指标调查每年开展2次,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分别开展一次。
3、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1)鱼类
在河流和湖库开展的鱼类监测中,针对鱼类物种的组成、数量、优势种等鉴定分析,遵循HJ710.7或SC/T9102.3所规定的监测方法执行。
2)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在河流开展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物种数、优势种、生物量等鉴定分析,遵循HJ1295所规定的监测方法执行。
3)浮游生物
在湖库开展的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监测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密度、优势种等鉴定分析,遵循HJ1296所规定的监测方法执行。
生境调查要求
1、调查频次与时间
遥感数据调查原则上每年开展1次。
2、调查项目与方法
1)河湖(库)岸带土地利用类型
参照《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558号)划定河湖岸线生态缓冲带为调查范围,采用卫星遥感数据或航空遥感数据与现场调查结合的方式,依据GB/T21010,分析河湖岸带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
2)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情况
在河湖(库)岸带范围内,采用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来表征植被覆盖情况。
3)河流纵向连通性
在河流监测单元范围内,根据水利部门统计的闸坝和水电站的数量、类型、位置等信息,采用卫星遥感数据或航空遥感数据与现场调查结合的方式,调查河流中闸坝、水电站的空间分布情况。
其他生态环境检测要求
1、水环境监测要求
监测GB3838中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及其他有关的特定项目,按照HJ/T91.2、HJ493、HJ494、HJ495中相应要求开展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工作,遵循GB3838中所规定的监测方法执行。原则上每年开展2次,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分别开展一次,并与水生生物和生境调查同步开展。
2、水资源监测要求
调查河流每月最小日均流量和湖库的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天数。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