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次
2024-07-02
抗菌纺织品具有卫生保健的功能,可以防止织物被微生物沾污,防止传染疾病,保证人体的安全健康和穿着舒适,降低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目前抗菌纺织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内衣、睡衣、运动衣、袜子、鞋垫,公共场所的床单、被套、毛毯、沙发罩,医药、食品、服务行业的工作服和部队的服装等。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纺织品检测报告。
什么是抗菌纺织品
抗菌纺织品是功能性纺织品的一种,因其在具有常规的装饰、保暖等基本功能外还具有抗菌功能故称为抗菌纺织品。是经过抗菌整理或含有抗菌纤维,能够抑制织物上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或使其失去活性功能的针织品。
抗菌整理则是运用抗菌物质对纺织品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抗菌功能的染整加工过程 。纺织产品按纤维材料分,可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以及混纺纤维针织品;按产品结构分,可分为局部镶拼或贴补抗菌织物的针织品、整体由抗菌织物构成的针织品。
抗菌纺织品广泛应用于童装、成人服装、家纺用品、运动服饰,受关注度不断升温,其抗菌效果成为了关注焦点。
抗菌纺织品检测标准
目前现行与抗菌纺织品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有;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GB/T 20944.1-2007)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2-2007)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GB/T 20944.3-2008)
《抗菌针织品》(FZ/T 73023-2006)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测定》(GB/T 23164-2008)
《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GB/T 24346-2009)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GB/T 31713-2015)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SN/T 2162-2008)
《抗菌毛巾》(FZ/T 62015—2009)
《抗菌清洁巾》(FZ/T 62044—2021)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
纺织品的抗菌检测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两大部分。定性检测可快速判定样品有无抗菌性能,通过样品周围的抑菌圈可以判断抗菌纺织品所采用的抗菌整理剂的溶出性。定量检测适用于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整理织物,通过测试菌数量的减少率可以定量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效果。
定性测试方法有两种,混菌培养法和划线法。国内外常用的典型抗菌产品定型测试方法主要有AATCC 147-2011,AATCC 90-2011,AATCC 174-2011,ISO 20645-2004,JIS L 1902:2008,GB/T20944.1-2007。其中AATCC 147与ISO 20645二者原理相似,但测试细节存在较大差别。
定量检测法中依据测试菌液接种到试样上方式的不同分为震荡法、吸收法(浸渍法)、印迹法、奎因法、转移法等。根据回收菌测试方法又分为平板培养法和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直接测定洗脱液中的细胞含有的ATP含量,根据ATP的含量计算样品的抑菌率和杀菌率,与平板培养法相比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国内外常用的典型抗菌产品定量测试方法有,AATCC 100-2994、AATCC 174-2011、JIS L 1902:2008、ASTM E 2149-10(2001)、GB/T20944.2-2007、GB/T20944.3-2008、FZ/T73023-2006、FZ/T62015-2009、ISO 20743-2007、QB/T2881-2007《消毒技术规范》(2002)。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