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纺织品抗菌防霉检测方法介绍:如何确定纺织品抗菌及防霉性能
纺织品抗菌防霉检测方法介绍:如何确定纺织品抗菌及防霉性能
  • 348次
  • 2024-07-22

    纺织品防霉性能是指产品具有抑制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体在纺织品表面生长繁殖的能力。防霉性能的测试原理为将试样放置在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中,经一段时间之后,取出试样,观察试样表面的发霉情况,根据试样表面长霉程度来评价纺织品的防霉性能,长霉面积越小,则说明样品的防霉性能越好。


image.png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纺织品防霉性能检测和评价报告。


    纺织品抗菌检测


    定量检测的原理是经过抗菌处理的产品定量接种测试菌液后, 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 抗菌纺织品抑制或杀死测试菌细胞, 而没有经过抗菌处理的对照样品接种测试菌后, 接种菌不会受到抑制或杀死。因此, 根据测试菌数量的减少率可以定量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效果。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 计算结果又可以分为抑菌率(对应为抑菌对数值)和杀菌率(对应为杀菌对数值)。


    国内外常用的典型代表性抗菌纺织品定量试验方法包括:AATCC100-2004、 AATCC174-2011、 JIS L1902-2008、 GB/T 20944.2-2007、 FZ//T 73023-2006、 GB/T 20944.3-2008、 ISO20743-2007(各标准中文名称见前文)以及《消毒技术规检测与标准范)(2002)、ASTM E2149(动态接触条件下固定化抗菌剂抗微生物活性的试验方法》、 CAS 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FT/T 62015-2009(抗菌毛巾》、 QB/T 2881-2007《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


    定性检测原理是通过将抗菌样品紧贴在接种一定量已知微生物的琼脂表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 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环或样品与琼脂的接触面有无微生物生长, 以此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当有抑菌环或样品与培养基接触表面没有菌生长时, 说明该样品具有抗菌性能;抑菌环越大, 说明纺织品与抗菌剂结合的越不牢固, 抗菌性能耐久性越差;当抑菌环的直径大于 1 mm 时, 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剂为溶出性;抑菌环的直径小于 1 mm 为非溶出性;当没有抑菌环、 但样品接触面没有菌生长, 说明该纺织品也有抗菌活性, 且抗菌性能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当没有抑菌环、 且接触面有大量微生物生长时, 说明样品没有抗菌活性。


    纺织品防霉检测


    纺织品防霉检测主要为定性检测, 试验原理为:当经过防霉处理和未经防霉处理的纺织品分别接种一定量的测试霉菌, 在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 根据霉菌在试样表面的生长情况来评价纺织品的防霉性能。若试样表面长霉面积越小, 则该样品防霉性能越好;若试样表面没有长霉, 说明该试样越不容易被霉菌污染。


    根据接种后试样放置方式, 防霉定性检测方法可分为干式法(或悬挂法)、 湿式法(平皿培养法)和土埋法。土埋法主要是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纺织品发生颜色、 生物分解等劣变。干式法具体步骤是:把待检测样品接菌后悬挂于一湿室(密闭箱内盛一定量水, 样品悬挂于上方并不能接触水)。将湿室置于一定温度的环境中。培养 28 天后观察样品表面霉菌生长情况。湿式法具体步骤是:把样品置于无机盐培养基平皿中, 接种后置于一定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中, 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样品表面霉菌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