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次
2024-08-06
电器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对消费者造成健康威胁。倘若遇上梅雨天的潮湿空气,诸多家电产品还会滋生出肉眼可见的霉菌,严重影响居家生活质量。这时,除菌家电便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企业研发的重点产品。但是,企业在注重研发产品除菌性能的同时,往往也忽略了产品自身抗菌防霉性能的重要性。
抗菌是指抵抗细菌,即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防霉,则指抵抗真菌,主要是针对霉菌而言。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家用电器零部件抗菌防霉测试报告。
零部件抗菌防霉测试的必要性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产品追求整机的除菌效果,忽略了在实际使用环境中,产品抗菌防霉的重要性。
具有除菌效果的家电产品,一般是在运行时才会开启或在主要部位具有此功能,如洗衣机的除菌功能主要集中在洗衣过程中和内桶空间;忽略了长期在潮湿环境下更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的部位,如内桶外壁、进水/排水管道等。
可见,在电器产品的零部件中加入可抗菌以及防霉的材料十分必要。
家电产品的抗菌防霉是指电器产品的部分零部件会使用抗菌防霉材料(如塑料、无纺布、不锈钢、纳米材料等)制作,此类材料大多数是通过添加有效性的抗菌成分或抗菌母粒来实现产品的抗菌防霉性能。
哪些零部件需要抗菌防霉测试
此类抗菌防霉原材料应该应用于抗菌家电产品的哪些零部件呢?GB 21551.2-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附录D中对此做出了要求。
冰箱:内胆、门衬、果菜盒、瓶筐、门把手、门封条;
空调:进风栅、风向板、接水盒、过滤网;
波轮洗衣机:外桶、内桶、波轮、进水管;
滚筒洗衣机:外桶、内桶、窗衬、进水管;
消毒柜:塑料内胆、门衬、把手、隔板、面板、门封条;
吸尘器:机身外壳、软管组件、吸头(长头、短头、地毯刷、集尘袋);
热水器:开关和喷头;
微波炉:炉腔、门体、门框、开关、旋纽;
冷柜:塑料内胆、门衬、把手、门封条;
空气杀菌解毒机:开关、按键、面板和内部塑料部件;
杀菌加湿器:开关、按键、面板和内部塑料部件、储水盒;
洗碗机:塑料内胆、门衬、门封条、按键(开关)和金属外壳的表面涂层;
饮水机:龙头开关、外部接水盒、大顶盖及电源开关等各种按键、聪明头、聪明座、内部水桶、出水管、出水龙头;
遥控器:按键、外壳。
家用电器所用零部件在该标准中分为三类:抗细菌材料、抗霉菌材料、抗细菌/霉菌材料(抗细菌和抗霉菌材料)。上述三种材料,后者是前两者的综合,评价时需同时满足所有条件。
零部件抗菌防霉测试要求
1、抗细菌零部件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抗菌率≥90%;
2)GB 21551.1-2008附录A.2.3中对抗菌材料溶出性抑菌环直径≤10mm。
2、 抗霉菌零部件需满足一个条件:
1)防霉等级为0级或1级。
3、抗细菌/霉菌零部件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抗菌率≥90%;
2)GB 21551.1-2008附录A.2.3中对抗菌材料溶出性抑菌环直径≤10mm;
3)防霉等级为0级或1级。
注:抗菌率用于衡量抗细菌的性能,防霉等级用于衡量抗霉菌的性能,抑菌环则是用于衡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安全性。
此外,根据GB 21551.1-2008的要求,特殊抗菌零部件还需要满足其4.2条款“卫生安全性要求”,具体评估方法可见GB 21551.1-2008附录A“抗菌、除菌、防霉部件卫生安全性评价和试验方法。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