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抗菌产品抗菌性能测定:性能标准和测定方法介绍
抗菌产品抗菌性能测定:性能标准和测定方法介绍
  • 411次
  • 2024-11-12

  抗菌产品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几大类:纺织品、高分子塑料产品、日化卫生用品和消毒剂和涂料等。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国际和国内都有不少相应的检测方法。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产品抗菌性能测定报告。


  抗菌性能测定标准


  抗菌产品种类五花八门,抗菌产品性能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抗菌性,抗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根据不同抗菌剂的外形、抗菌机理、种类以及所抗微生物的种类,测试抗菌性能的方法有:平板计数法、振荡法、贴膜法、琼脂平皿扩散法、吸收法等等。


  纳米粉体的抗菌性能测试一般采用振荡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510-2008附录A进行;


  纤维、织物、塑料粉体和微孔滤材一般也采用振荡法,但与纳米粉体测试所用的振荡法略有不同,具体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510-2008附录B进行,同时织物的抗菌性能也可利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吸收法进行检测,具体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944;


  对于硬质材料,如塑料、玻璃、陶瓷、膜、板材和金属等表面的抗菌性能测定,往往采用贴膜法,具体可参考国标 GB/T 21510-2008附录C和国标 GB/T 21866-2008。


  抗菌性能测定方法


  1.振荡法振荡法是应用较广的一种可定量分析材料抗菌性能的方法。对于纳米粉体纺织品、微孔滤材都适用。振荡法是将抗菌材料与目标菌种共同加入到锥形瓶中在液体环境下进行振荡共培养,共培养结束后进行稀释涂布计数,最终确定抗菌率。振荡法操作简单,细菌与抗菌材料接触密切,尤其适合短时间抗菌性能的测定。


  2.平板计数法


  平板计数法是定量分析活菌量主要的方法。由于细菌尺寸微小,数量多,无法直接观察计数,因此采用平板计数法能将微小的细菌放大化,方便计数。其原理是固体培养基包含了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物质,每个细菌在接触固体培养基后,都可生长繁殖,最终这个细菌与自己的子代会聚集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数代表了原始细菌数,最后通过清点菌落数便可量化材料的抗菌能力。


  3.贴膜法


  对于测定硬质材料表面的抗菌性能,往往采用贴膜法。这一类材料,往往抗菌物质在其表面,为了使细菌更好地与抗菌物质接触,便将菌液直接滴加在其表面,再在表面覆盖一层透气、无毒的聚乙烯膜,接着将贴好膜的材料共培养一段时间后,拿出洗脱,使残留细菌与该材料分离,最后进行平板计数。相比来说贴膜法精准,能使细菌与抗菌物质有效接触,但是操作复杂,耗时大,应用局限。


  4.琼脂平皿扩散法


  琼脂平皿扩散法也称抑菌圈法,是针对溶出型抗菌物质抗菌性能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将40℃还未凝固的固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再在其上倒入菌液,此时可以认为细菌将无间隔地铺满生长在整个培养基上。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将待测的抗菌材料处理成圆片状,放置在培养皿中心位置,进行共培养。由于抗菌材料中的有效抗菌物质属于溶出型,即该抗菌物质会慢慢从抗菌材料释放,并向培养基的四面八方扩散。凡是扩散到的区域处的细菌都可被抑制杀灭,而未扩散到的区域细菌正常繁殖,所以最终会看到从里到外由圆形的抗菌材料、抑菌圈、细菌圈组成的同心圆。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尺寸,便可进行量化计算。琼脂平皿扩散法简单明了,形象直接,通过肉眼观察抑菌圈大小便可判断抗菌性能的强弱,但是这种方法只限定于溶出型抗菌物质,因此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5.吸收法


  吸收法适用于具有吸水性的羽绒、纤维、纱线、织物的制品等各类纺织产品。具体是将试样装入瓶中,在每个试样上滴加菌液使其浸透吸收,共培养、洗脱,最后平板计数。吸收法具有和贴膜法一样的优点,但有些织物在抗菌处理后亲水性变差,测定时需要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