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皮革制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机构科普:偶氮染料、游离甲醛、六价铬方法介绍
皮革制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机构科普:偶氮染料、游离甲醛、六价铬方法介绍
  • 295次
  • 2024-11-18

  随着国外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日益加深,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皮革及其制品中受限的有害物质主要有禁用偶氮染料、游离甲醛、六价铬、致癌染料、致敏性分散染料、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五氯苯酚(PCP)、富马酸二甲酯(DME)、邻苯二甲酸酯等,不同国家对皮革及其制品有害物质的限制标准不尽相同。本文将主要针对皮革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相关的检测标准和技术法规进行介绍,并分析限量标准及技术法规相关限制要求。




  作为第三方测试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测试资质,测试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皮革制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偶氮染料检测


  偶氮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等染色及印花,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种有2000多种,其中有约 70%的染料是以偶氮为基础的。皮革制品中的偶氮染料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可能被皮肤吸收,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出对人体或动物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对人体健康和安全有潜在危险性。


  目前对皮革中禁用偶氮检测的标准有GB/T 19942-2005、SN/T 1045.1-2002、CEN ISO/T S17234:2003、DIN 53316等。用于皮革中禁用偶氨染料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法(HPLCDAD)、薄层色谱法(TLCHPTLO)、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等,其主要原理是皮革碎片经脱脂处理后,在缓冲溶液中被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将偶氨染料还原裂解成芳香胺,再通过萃取浓缩后用适当的溶剂定容,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实际上,在芳香胺的兹取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兹取方法对实验结果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应用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前者包括固相萃取技术叫、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等;后者则有串联质谱技术和化学电离质谱法叫等。


  游离甲醛检测


  甲醛作为主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皮革的鞣制、涂饰等工艺,因此皮革制品中可能会残留有甲醛,这些甲醛一旦释放出来并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甚至可能致癌。


  目前,国际上对皮革制品中游离甲醛测定的主要标准是ISO 17226-1:2008,DIN 53315、GB/T 19941-2005等。


  主要方法有乙酰丙酮显色法和液相色谱法两种,其中乙酰丙酮显色法主要原理是利用溶剂对剪碎的皮革进行兹取,然后和乙酰丙酮反应生成络合物,在412nm处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液相色谱法主要原理是用溶剂对剪碎的皮革进行萃取,然后和二硝基苯肼反应,再通过液相色谱分离,在350nm处测定。今年来发展出来的方法还有流动注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六价铬检测


  六价铬是公认的致癌物质,长期与皮肤接触,会对人体皮肤、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毒害皮革的鞣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许多种工序和材料,而目前皮革鞣制还是以铬鞣为主,因此成品皮革可能会含有少量的六价铬。


  目前,国际上对皮革中的六价铬测定标准主要是ISO 17075:2007、德国的 DIN 53314等标准另外还有化学分析委员会推荐的IUC-18标准方法,国内对皮革中六价铬检测的方法主要是GB/T 22807-2008,这三种方法都是利用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


  其基本原理是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以磷酸氢二钾为缓冲液的酸性环境中,二苯卡巴肼与六价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得产物苯肼羰基偶氮苯与三价铬络合生成一种紫红色的络合物,再以分光光度计检测其最大吸收波长即545nm,与标准曲线对照,从而确定六价铬的含量。实际上,在六价铬的萃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染料等其它物质一并萃取出来,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IUC-18标准方法本身也承认:由于颜色的干扰,检测限量的确切值无法给出,GB/T 22807-2008标准方法中使用脱色剂消除染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但实际上也很难保障脱色剂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在标准检测方法基础上改进的方法,如毛细管电泳-紫外吸收法、固相艺取脱色光度法回等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更新:今年来开发出来的六价铬检测方法还有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