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次
2024-11-28
车内空气污染有多种来源,包括汽车零部件所使用材料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的释放、汽车自身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以及车外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等。汽车内饰材料包括选用的真皮、织物、橡胶、塑料等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椅面料及衬垫、仪表板、地板覆盖层、门内护板、车顶棚衬里等和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它们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阻燃剂、粘接剂、油漆、涂层材料等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出醛酮类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挥发物不但影响车内人员的健康和驾驶员的视线,还常常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所以,汽车内饰材料挥发性有害物质检测通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其气味、雾化性能、甲醛或醛酮类、总碳挥发进行检测。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汽车零部件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有害物质检测:甲醛及醛类
根据JT/T 1095-2006标准中引用标准GB/T 2406.2-2009《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部分:室温试验》规定的第工类样品形状的尺寸要求为长度80~150mm,从其范围中分别选取样品长度为80mm、100mm、120mm和150mm取四组试样,分别进行氧指数试验,将试样垂直安装在燃烧筒中心位置。
甲醛的测量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化学滴定法、间苯三酚法、离子色谱法、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一OPLC等,分光光度法又分乙酰丙酮法、变色酸法(CTA法)酚试剂法、副品红法(PRA)AHMT法、溴酸钾一次甲基蓝法、银-Ferrozine法等,其中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汽车内饰材料检测一般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该方法非常传统,应用极为广泛。乙酰丙酮法原理是利用甲醛与乙酰丙酮及氨生成黄色化合物二乙酰基二氢卢剔啶后,在412nm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首先,将已确定质量和尺寸的试样放置在1L的聚乙烯瓶其中,使其不与蒸馏水接触,并在恒温下保持规定的时间段,然后冷却瓶子。从试样中挥发的甲醛气体经水吸收后,在pH=6的乙酸一乙酸铵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作用,在沸水浴条件下,迅速生成稳定的黄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12nm处测定蒸馏水中吸收的甲醛数量。
此法具有操作简便,不受干扰,误差较小的优点,有色溶液可稳定存在较长时间。但汽车内空气中醛酮组分较为复杂,通常含有甲醛、乙醛及丙烯醛等多种物质且含量分布较广,分光光度法不能测定其它其它醛酮组分,如要检测其它醛酮组分,则需用其他方法如色谱法进行检测。
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填充了涂渍DNPH胶的填充柱采样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样品中的醛酮组分保留在采样管中。醛酮组分在强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涂渍于硅胶上的DNPH反应,按照反应式生成稳定有颜色的腺类衍生物。
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采用DNPH吸附管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结果稳定、检测限低等特点。
有害物质检测: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由于对TVOC的定义不同,以及样品中TVOC含量的不同,因此检测方法也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 顶空进样法
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顶空进样瓶内,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气压升高,将载气注人瓶中,这样就提高了瓶子上部空间(顶空)中散发有机物的气体压力,含有机物的气体经过针头从瓶中压出,从进样口进入毛细管分离柱。被分离开的各组分随载气在不同的滞留时间先后进入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FID将组分的浓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由计算机记录下来。用空的顶空瓶做空白值试验,用丙酮作标定物质进行试验,从气相色谱图中记录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TVOC 值。
2、热脱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采样袋内,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用填充有固相吸附剂的采样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将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组份捕集在采样管中。用干燥的惰性气体吹扫采样管后经二级脱附进入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或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