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依循 GB/T 12763.2 - 2007,探寻海洋海流观测奥秘
依循 GB/T 12763.2 - 2007,探寻海洋海流观测奥秘
  • 116次
  • 2025-02-26

  海洋,这片广袤无垠的蓝色世界,海流犹如其“脉搏”,时刻不停地流动着。海洋海流观测作为探索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的物理特性、生态系统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2 - 2007标准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海洋海流观测工作提供了详尽的指导。




  海洋海流观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通过遵循GB/T 12763.2 - 2007标准,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海流的特性,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中科检测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可提供一系列海洋海流观测服务,并出具权威报告。


  海洋海流观测必要性


  海洋海流对全球气候有着深远的调节作用。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热量输送带,将低纬度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度地区,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分布和天气系统。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为欧洲西部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该地区冬季相对温和。同时,海流的变化还可能引发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这些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波动,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流是连接不同海域的重要纽带,它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迁移和繁衍。一些海洋生物会借助海流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此外,海流还能将营养物质带到不同的海域,促进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进而为整个海洋食物链提供基础。


  对于海上交通和海洋资源开发,准确的海流观测数据更是必不可少。了解海流的速度和流向可以帮助船只规划更合理的航线,节省燃料和航行时间,同时也能降低航行风险。在海洋石油开采、渔业捕捞等资源开发活动中,海流观测有助于合理布局作业区域,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海洋海流观测技术指标


  1、 观测要素


  主要观测要素为流速和流向,辅助观测要素为风速和风向。其中,辅助要素的观测需符合GB/T 12763.3的有关规定。


  2、 测量准确度


  海流观测方式多样,包括定点测流、漂流浮标和走航测流等。对于定点测流,当流速小于100cm/s且水深不超过200m时,流速准确度为±5cm/s;水深超过200m时,流速准确度为±3cm/s 。当流速大于等于100cm/s且水深不超过200m时,流速准确度为±5% ;水深超过200m时,流速准确度为±3%。流向的准确度始终为±5°。


  3、观测层次


  参照标准中的相关表格,根据实际需求选定观测层次,以全面获取不同深度的海流信息。


  4、取样时段与观测时间


  一般采用3分钟的平均流速作为瞬时值,若采用其他时段,需在观测记录中说明。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应不少于25小时,且至少每小时观测一次。对于预报潮流的测站,一般应不少于三次符合良好天文条件的周日连续观测。


  海洋海流观测方法


  1、海表面漂移浮标测流


  常用仪器是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布放前需租用卫星接收通道,并测试发射机工作情况。最好在特定航速下,于船尾部投放。投放结束后,要及时填写观测记录表。这种方法可用于大范围海表面流场的观测。


  2、船只锚碇测流


  在锚碇船上,使用直读海流计或安德拉海流计等。观测时需记录相关信息,根据不同仪器类型进行测量和数据读取。当钢丝绳或电缆倾角超过10°时,要进行倾角订正。在连续观测时,要注意船位变化。


  3、锚碇潜标测流


  潜标系统由多种设备组成,常用海流计有ADCP和安德拉海流计等。观测前要做好任务准备,包括确定系留方式、检查仪器等。投放和回收过程都有严格步骤和记录要求,适用于长期、定点的海流观测。


  4、锚碇明标测流


  与潜标系统相比,增加了水上浮筒部分。投放前需发布航行通告,投放和回收方法与潜标有相似之处,其水上部分便于识别和定位。


  5、走航测流


  主要使用船载ADCP。出海前要检查相关设备,运行自检程序,校准仪器和时间等。观测过程中要保证匀速直线航行,结束后及时备份数据,适用于快速获取航线上的海流信息。


  6、观测资料处理


  不同观测方法获得的资料处理方式不同。海表面漂移浮标测流资料需绘制轨迹图并剔除错误数据;ADCP测流资料要进行质量控制、剔除船速、插值计算等处理;其他类型海流计测流资料也需按照相应规则进行整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