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次
2023-04-17
海冰是海洋中一切冰的总称,它包括由海水冻结而成咸水冰以及由江河入海带来的淡水冰,也包括极地大陆冰川或山谷冰川崩裂滑落海中的浮冰和冰山。海冰观测的要素包括:浮冰观测、固定冰观测和冰山观测。
中科检测具有国家认可的测绘资质,拥有多名专业级海洋测绘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我们将利用自身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设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海冰观测服务。
海冰观测:观测要素
1、观测要素包括主要观测要素和辅助观测要素:
a)浮冰观测的要素为:冰量、密集度、冰型、表面特征、冰状、漂流方向和速度、冰厚及冰区边缘线。
b)固定冰观测的要素为:冰型、冰厚和冰界。
c)冰山观测的要素为:位置、大小、形状及漂流方向和速度。
d)海冰的辅助观测要素为:海面能见度、气温、风速、风向及天气现象。辅助观测项目应符合GB/T 12763.3的有关规定。
2、观测时次
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即观测;连续测站,每两小时观测--次。
海冰观测:浮冰观测
1、冰量观测
浮冰量为浮冰覆盖整个能见海面的成数。用0~10和10”,共12个数字和符号表示。记录时取整数。
观测时环视整个海面,估计浮冰分布面积占整个能见海域面积的成数。海面无冰时,记录栏空白;浮冰分布面积占整个能见海域面积不足半成时,冰量记“0”;占半成以上,不足一成半时,冰量记“1”,余类推。整个能见海面布满浮冰时,冰量记“10”,有缝隙时记“10-”。
海面能见度小于或等于1 km时,不进行冰量观测,记录栏记横杠“-”。
2、密集度观测
密集度为浮冰覆盖面积与浮冰分布面积的比值。密集度观测和记录方法与冰量相同。海面无冰时,密集度栏空白;冰量为“0”时,密集度记“0”。
当浮冰分布的海域内有超过其面积一成以上的完整无冰水域时,此水域不能算作浮冰分布海域。当海面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浮冰分布区域时,应分别进行观测,取平均值作为密集度。
3、冰型观测
冰型是根据海冰的生成原因和发展过程而划分的海冰类型。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根据要求判断其所属类型,用符号记录。
当海面上同时存在多种冰型时,按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时,按厚度大小的顺序记录。每次
观测最多记五种。
当海冰距离观测点很远,无法判定冰型时,冰型栏记横杠“-”。
4、冰表面特征观测
冰表面特征是指浮冰在动力或热力作用下所呈现的外貌。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按要求判断其所属种类,用符号记录。
b)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冰表面特征时,按其数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时,按要求所列顺序记录。每次观测最多记三种。
海冰观测:固定冰观测
1、冰型观测
固定冰冰型是依冰的生成和形态等划分的固定冰类型。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按要求判定其所属类型,用符号记录。
当海面上同时存在多种冰型时,按要求的顺序记录。
当海冰距离观测点很远,无法判定冰型时,冰型栏记横杠“-”。
2、冰厚观测
冰厚观测通常用冰钻和冰尺进行。
测点选好后,用冰钻钻孔。钻孔过程中,冰钻应保持垂直状况,直至钻透为止,然后将冰尺插入冰孔测量其厚度。
3、冰界观测
固定冰冰界为固定冰和浮冰或固定冰和无冰水域的分界。观测方法与浮冰冰区边缘线的观测方法相同。
4、固定冰观测结果的记录
固定冰各观测项目的观测结果记入固定冰观测记录表。
海冰观测:冰山观测
1、冰山位置观测
用雷达或GPS观测确定出冰山实际位置。
2、冰山大小的观测
根据冰山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和水平尺度,将其分为四级。观测时以高度为主,按要求确定其等级,并以符号记录。
3、冰山形状观测
冰山形状分平顶(桌状)、圆顶、尖顶和斜顶四种。观测时按要求目视判定,以符号记录。
4、冰山漂流方向和速度观测
观测与记录方法与浮冰相同。
5、冰山观测结果的记录
冰山观测项目的观测结果,记入冰山观测记录表。
6、资料处理
资料处理按以下要求进行:
a)根据海冰观测记录,在观测海区空白图上绘制冰情图。冰情图的内容包括:冰区边缘线,冰区
内各测点的观测结果及航线附近冰山的分布和漂流情况。
b)如视野范围内全部被海冰覆盖,不绘冰区边缘线,只绘最大视程线。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