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次
2023-04-24
海流是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非周期性流动,是海洋动力环境的重要参数,对全球气候稳定、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和海洋开发利用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海流观测一直是海洋监测领域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科检测具有国家认可的测绘资质,拥有多名专业级海洋测绘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我们将利用自身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设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海流观测服务。
海流观测测站设置
1、流测站布设范围应包围工程场区,对工程区潮流特性影响较大的各水道、海湾、河口处应布设测站,测站总数应不少于6个。对于海底地形地貌、岸线及动力环境复杂的风电场,应适当增加测站数量。·
2、工程场区面积在100km2以内,布置在场区内的测站数量应不少于2个;若工程场区面积在100km2以上,场区面积每增加20km2,需相应增加1个测站。
海流观测技术指标
1、要素
主要观测要素为流速和流向,辅助观测要素为风速和风向。
2、的准确度
海流观测方式有多种,海上风电场项目宜采用定点连续观测方式,并且应达到表4.4.2.2中规定的准确度。
3、层次
观测层次按实测水深进行分层,应符合表4.4.2.3的规定。
4、观测的采样时段
海流流向通常为瞬时值;流速值通常使用3min的平均流速,否则应在观测记录上说明采样时段。
5、观测的时间长度与时次
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应不少于25h,可从低潮位(涨潮前1h)开始观测,至少每小时观测一次。预报潮流的测站,应不少于三次符合良好天文条件的周日连续观测。
海流观测方法
一般观测方法有船只锚碇测流、锚碇潜标测流、锚碇明标测流等。常用测流仪主要有直读海流计、安德拉海流计以及声学多普勒测流仪等。
1、锚碇测流
以锚碇船为承载工具,观测海流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
1)测期间首先应按表C.0.1-14的格式记录观测日期、站位(经度、纬度)等有关信息。
2)用直读等类型非自记海流计测海流时,待海流计沉放至预定水层后,即可进行流速和流向的测量,并进行数据记录(见表C.0.1-15)。
3)用安德拉等类型自记海流计观测海流时,可根据绞车和钢丝绳的负载,以及观测任务的具体要求,串挂多台海流计同时测多层海流。测流时应记录观测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见表C.0.1-16)。
4)施放海流计的钢丝绳或电缆的倾角超过10°时,应对仪器沉放深度进行倾角订正。
5)锚碇船上进行海流连续观测时,应每3h观测一次船位。如发现船只严重走锚(超过定位准确度要求),应移至原位,重新开始观测。
6)日连续观测,不得缺测。若中断观测2h以上,应重新开始观测。
2、潜标测流
1)务的准备:
a)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要求,同时参考收集到的观测海
区风场、流场、水深、地形和海底底质及船只设备状况,确定锚碇系统的系留方式,并拟订详细的布放方案。
b出海前进行仪器的实验检查,使海流仪和声学释放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按锚啶系统设计、计算,准备好全部器材。
2)碇系统的投放:
a船只到达锚碇投放点前,进行海流仪的采样设置,再次检查海流仪和声学释放器的工作状态,尤其是无线电发射机的状态。
b在甲板上连接各部件。
c船只到达测点后,最好抛锚并用GPS进行准确定位;
同时,注意调整船向,使作业一侧船舷迎风向。
d布放步骤:应按“先锚后标”的顺序,首先放沉块,然后顺次下放声学释放器、海流计、浮力球。
e以上各步骤都应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海流仪采样设置、开始工作时间、下水时间、沉块着落海底的时间、次检查海流仪和声学释放器的工作状态,尤其是无线电发射机的状态。锚碇的精确位置及有否异常情况等。
3)碇系统的回收:
a回收船只应有GPS或其他定位设备,并应配备工作艇。
b回收应尽量在良好海况下的白天进行。
c当船只到达锚碇站后,将声学应答器放至海面下5m~10m处,发射指令信号,同时注意搜索上浮的浮标。
d浮标上浮后,用抛钩钩住系统的尼龙绳,利用船上的吊车和弹簧缆机收回锚碇系统;必要时,亦可放下工作艇,将缆绳系到浮标上,收回锚碇系统。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