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抗菌性能评价是什么?抗菌性能评价方法有哪些?
抗菌性能评价是什么?抗菌性能评价方法有哪些?
  • 471次
  • 2023-10-18

纺织品抗菌性能是指纺织品经过抗菌整理剂处理或在纺丝过程中,添加抗菌剂到纤维聚合物中而制得的纺织品,从而让纺织品达到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或使其失去活性的功能。纺织品抗菌性能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指标。


ING_33849_18873.jpg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性能评价报告。


抗菌性能评价标准


抗菌性能评价方式:在其表面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来测试。


抗菌和防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抗菌塑料一般具有一定的防霉效果,所以通常未作明确区分。


ISO 22196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JIS Z2801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及抗菌效果


GB/T 31402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JC/T 939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GB 21551.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国内外常见的抗菌评价标准中,通常以抗菌活性值或者抗菌率来表征抗菌性能,抗菌活性值R=2时,相当于抗菌率为99%,R=3时,相当于99.9%,一般认为抗菌率达到99%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1、最小抑菌浓度(MIC)


将抗菌剂稀释为不同浓度,作用于菌株,定量测定抗菌剂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具体做法是在液体培养基里注入一定浓度无机抗菌剂,在这样的培养基里面接种试验菌液,振动玻璃器皿使无机抗菌剂在培养基中均匀分散,观测细菌是否生长。此法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无机抗菌剂在培养基中不溶解,试验时要使无机抗菌剂培养基完全均一分散较为困难,可能会造成一定误差,其次,最终观测细菌是否生长是靠肉眼决定的,所以此法有一定的误差范围。


2、最小灭菌浓度(MBC)


最小灭菌浓度(MBC)是测灭菌的最低浓度的方法。它同MIC试验法一样,通过振动使无机抗菌剂在菌液中均匀分散,振动1小时后得到杀死细菌的无机抗菌剂的最低浓度。使用本方法时产生作用的时间需要1小时,根据抗菌剂的种类和目的不同,其时间或长或短。测MBC的过程与MIC的相近,所以MBc法的不足之处大致与Mlc法的相同〕。


3、抑菌圈法


抑菌圈法又可以称为琼脂扩散法,是一种定性或初步判断抗菌剂抗菌作用强弱的方法。将试验细菌加入到琼脂培养基里,均匀混合,倾注平板,或用L棒使试验细菌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然后用各种方法使抗菌剂置于含细菌的平板上,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初步判断抗菌剂抑菌作用的强弱。


4、浸渍培养法


浸渍培养法是一种定量测试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效果的方法。此法主要依据是FZ/TO1021一92,基本原理是将试样和对照织物(未经抗菌整理的织物)分别放于三角烧瓶中,用实验菌接种,接种后,将对照织物上的细菌立即洗涤并测定细菌数量,将试样恒温培养后,洗涤细菌并测定细菌数量,然后计算出试样上的细菌减少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