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抗菌药敏感性试验测定方法介绍 敏感性试验意义是什么
抗菌药敏感性试验测定方法介绍 敏感性试验意义是什么
  • 1102次
  • 2024-08-14

    细菌感染是一个临床常见的问题。在选择治疗药物时,由于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一种细菌的不同菌株也有差异,常常需要做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简称药敏实验)。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


    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的意义


    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在于:


    ①确定不同地区和不同等级医院的细菌耐药性现状,指导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和制定院内感染的控制政策;


    ②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确定某种抗菌药的适用范围和时间;


    ③预测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提供某些耐药性机制的信息;


    ④掌握耐药菌株在特定人群的分布、发展和传播给其他人群的资料,为遏制细菌耐药性传播提供参考依据。


    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的原理


    药敏试验是抗菌药敏感性试验(anti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test)的简称,是指在体外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程度或耐药水平的一类试验。目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有:纸片法(K-B法)、稀释法(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E-Test法等。其中纸片扩散法只能定性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而稀释法则可定量测定药物对细菌的抗菌活性(MIC)。


    不同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菌不同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因此临床中开展药敏试验,可了解致病菌对哪些抗菌药敏感,以便针对性地选用有效抗菌药,减少盲目性。


    将病原菌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于一定条件下培养;同时将分别沾有一定量各种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或用不锈钢圈,内放定量抗生素溶液),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结果。由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药物纸片周围便出现不同大小的抑制病菌生长而形成的“空圈”,称为抑菌圈。抑菌圈大小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关系。于是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抗菌药敏感性试验测定方法


    抗菌药敏感性试验测定方法主要有稀释法和扩散法(纸片法)。稀释法是将抗菌药经过倍比稀释后加入培养基,然后接种测试细菌,观察测试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根据测试细菌生长情况判定对抗菌药的敏感程度。扩散法是将含有抗菌药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细菌的琼脂表面,纸片周围的菌株不能生长,从而在纸片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在稀释法中以抑制细菌生长为评定标准时可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即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在一批实验中能抑制50%或90%受试菌所需MIC,分别称为MIC50和MIC90。以杀灭细菌为评定标准时,使活菌总数减少99.9%以上,称为最小杀菌浓度(MBC)。MIC和MBC的单位一般为?g/mL或mg/L。


    通常根据抗菌药对某一细菌的MIC,结合该药的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敏感或耐药的界限。其标准是当一种细菌引起的感染用某种药物的常用量治疗有效,即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MIC 5倍以上者为高度敏感;当细菌引起的感染仅在应用高剂量药物时才有效,即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MIC为中度敏感;低于MIC或细菌能产生灭活抗菌药的酶时均判定该细菌对该药为耐药。


    扩散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扩散法测定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时操作较简单,适用于生长较快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以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标准,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对该抗菌药愈敏感,一般的判定标准为:抑菌圈直径>20mm为极度敏感,>15~20mm为高度敏感,10~15mm为中度敏感,<10mm为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