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估方法是什么?抗菌性能测试常用方法介绍
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估方法是什么?抗菌性能测试常用方法介绍
  • 282次
  • 2024-08-28

    近年来,抗菌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纺织领域,以减少纺织品因微生物产生的异味,提升纺织品的穿着舒适性;保护纺织品本身,以降低其受到微生物侵蚀的危害;或应用于医疗领域,以减少病源微生物引起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抗菌纺织品已成为各类抗菌产品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大类品种之一。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估报告。


    抗菌纺织品的种类及制备方法


    抗菌纺织品以产品中抗菌有效成份的来源进行分类,可大体分为两类:即天然抗菌纺织品和人造抗菌纺织品。


    天然抗菌纺织品原料来自于自然界,主要为部分生长过程中能合成天然抗菌成分而具有较好抗菌性能,又具线性大分子结构的植物纤维,如竹纤维、苎麻纤维等。


    人造抗菌纺织品通过在纺织品中人为添加抗菌剂从而赋予纺织品抗菌性能。目前常用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共混纺丝法和后整理两大类。共混纺丝法主要用于抗菌合成纤维生产,通过将合适的抗菌剂经有机溶剂溶解后加入纺丝原液中进行湿纺或将合适的抗菌剂制成母粒与原料共混进行熔融纺丝,再经喷丝等工序,加工成抗菌纤维,并进一步加工成各类纺织品。通过此类方式加工的产品,抗菌成分能逐步缓慢释放,抗菌性能较为持久;后整理则是通过浸轧、喷涂等方法,用抗菌剂对纺织品进行后处理,在纺织品表面包裹一层抗菌层,从而赋予其抗菌性能。此方式加工的抗菌纺织品,抗菌剂能较好地分布于产品表面,有利于体现产品的抗菌性能,尤其适用于天然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的抗菌加工。


    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估方法


    抗菌纺织品除了应满足纺织品通用的基本要求外,在其抗菌性能、抗菌性能的稳定性及产品安全性能方面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


    抗菌纺织品与普通产品在外观上无明显的差异,且由于微生物体型微小以及其特殊的生理生化特征,现阶段对抗菌产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主要借助实验室微生物检测的技术手段得以实施。


    1、抗菌性能测试常用菌种


    由于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抗菌测试通常选用具有一定试验代表性的微生物作为测试菌种,一般包括细菌和真菌。


    为考察抗菌纺织品的广谱抗菌性能,目前大多数国内外常用的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多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或大肠杆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由于白色念珠菌具有真菌的特征,其菌落的外观形态又酷似细菌,便于定量测试时进行计数而选用白色念珠菌作为真菌的代表。防霉测试则往往根据材料的不同选用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霉菌如:黑曲霉、球毛壳、绳状青霉等配成混合孢子悬液,对产品进行防霉效果的测试。


    2、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常用方法


    抗菌性能测试按照检测菌种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抗细菌试验和抗霉菌试验。


    1)抗细菌试验


    抗细菌试验主要是对纺织品的抗细菌性能进行评估,根据实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


    定性试验(琼脂扩散法):其原理是通过将抗菌样品紧贴在接种有一定量已知微生物的琼脂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样品与琼脂的接触面有无测试微生物生长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


    定性测试的特点在于:测试简单,快速、测试费用较低;对溶出性抗菌剂加工的产品进行测试更为合适;但该试验不能定量测试抗菌产品抗菌活性的强弱,只能判定产品有无抗菌性能,而且测试相对粗略,测试重复性及稳定性相对较差。另外,通过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该试验还可用于判断抗菌产品所采用抗菌剂的溶出性。


    2)抗霉菌试验


    霉菌是导致纺织品霉变、腐烂的重要因素,纺织品抗霉菌性能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霉菌菌丝在培养过程中容易相互缠绕而不便于计数,因此抗霉菌的测试的试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在抗菌纺织品测试面接种一定量的霉菌孢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样品表面有无霉菌生长来对样品抗霉菌性能进行等级评估。常见的ASTM G 21-2008, AATCC30-2004, JIS Z 2911-2000、EN14119-2003等检测标准均属于这一类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