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评价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评价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 429次
  • 2024-09-26

    因抗菌材料能从根本上杜绝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细菌的交叉感染。因此,抗菌材料在全世界受到了普遍欢迎与重视。如今,抗菌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服装和食品包装等领域。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评价报告。


    抗菌性能评价标准


    现今,国内外抗菌评价标准有很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常常用的有15个标准,例如:AATCC100)1993,ISO846,AATCC174)1993,AATCC90)1982,AATCC147)1993,ASTMG22,JISZ2801)2000,BS6085)1992,JISL1902,GB15979)1995,HGPT3663)2000,JCPT897)2002,FZPT01021)92,QBPT2591)2003,卫生部5消毒技术规范62002版。


    抗菌材料性能评价测试方法


    1、抑菌环法


    抑菌环法即是定性试验方法,用于含有溶出性抑菌剂产品与对溶出性抑菌剂的鉴定为多。利用抗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示它抑菌作用。


    试验时灭菌生理盐水调至浓度为108个Pml,与营养液混合固化成试验平板,把材料加工成直径一定的圆片,置于平板中央,在此圆片周围出现菌生长禁止区,经37e培养18h后,参比材料与较抗菌材料抑菌圈的面积,评价抗菌材料的性能。


    2、薄膜密着法


    这是日本工业标准提出的试验方法。即是将抗菌制品制成一定面积的供试片,未加抗菌剂的制品制成一样大小参比片,滴上一定菌液,使菌液在试片上铺开成膜,于菌膜上覆盖PE薄膜,37e恒温条件下保存18~24h。


    之后用磷酸缓冲液将菌液洗下,采取菌落计数法测生存菌数,参比片与计算供试片的增减值差,评价抗菌制品的抗菌力。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抗菌型硬质表面的陶瓷、塑料、金属制品、橡胶的抗菌性能。


    3、振荡烧瓶法


    通过样品在液体中快速长时间振荡,增加抗菌产品与微生物内抑菌剂的接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纤维、织物等表面粗糙的制品检验。


    4、浸渍法


    这方法将对照织物和试样分别放于三角瓶中,用含有肉汤培养基的试验菌悬浊液接种于对照织物和试样上,于37e培养20h后,分别将培养前后试样上的细菌洗下,测定细菌的数量,计算出试样上细菌减少的百分率。这方法适用于溶出性抗菌织物的检测。


    5、滴下法


    菌液用1P500倍数的培养液稀释成浓度为104个Pml的悬浊液,在试验片上滴数滴或1滴该悬浊液,使菌液以液滴形式存在,在37e下恒温保存18~20h,测生存菌数,计算增减值差,评价抗菌制品的抗菌力。此方法适用于具有吸水性的抗菌制品性能检测。


    6、统一试验法


    把材料切成18长的试验片,称取0.4g放入300ml广口瓶中,在压力消毒锅中于12e灭菌15min。菌液经过培养之后以1P20倍数的培养液稀释,调成浓度为105个Pml的悬浊液,在试验片上滴菌悬浊液0.2ml,使菌液以菌滴形式存在,恒温35~37e培养18h后,测定生存菌类,比较灭菌率。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疏水性制品的检测。


    7、盖玻片法


    将试样铺上菌液放于平皿中,罩上可滤过紫外光的石英玻璃罩,在非灭菌型紫外线灯下光照一定时间之后测定菌数,计算增减值差,评价光催化型抗菌制品的抗菌力。这种法是针对光催化型抗菌制品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