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次
2024-10-17
人工革基本结构是高分子材料树脂层和纺织品织物贴合而成的层状结构的复合物。高分子材料树脂可以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烯烃弹性体、硅橡胶、橡塑共混等材料,织物则包括各种平织布、针织布、无纺布,其材质包括尼龙、涤纶、棉和人造棉等。随着工艺技术进步和工业化自动化生产推广,人工革产品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在很多日用品领域和工程应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人工革抗菌防霉检测报告。
人工革抗菌防霉检测的必要性
聚氯乙烯人工革是开发应用最早,技术最成熟的人工革,虽然随后分别开发了聚氨酯人工革、聚氨酯合成革等产品,但是聚氯乙烯人工革所具有的高耐水解、耐光老化、耐酸碱、生产技术成熟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后期产品所无法超越的,而且随着聚氯乙烯树脂配套助剂材料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环保、阻燃耐寒等性能方面已经全面大幅提升,以超高的性价比牢牢占据了汽车内饰、家具、室内装修等应用市场。
应用聚氯乙烯人工革的环境不可避免会遇到高湿高温的环境,相应的如何在该环境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保持材料特性不劣化,是必须要综合考量的问题,其中抗菌防霉性能就是要予以重视。在聚氯乙烯人工革的配方体系中,会涉及使用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颜料等各种功能性助剂,这些助剂或许是微生物的营养源,或许不影响微生物的滋生,导致人工革材料表面长霉、变色、龟裂、强度变差,异味,严重直至丧失使用价值。因此在聚氯乙烯人工革生产制造过程中,合理配合抗菌防霉剂,对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能实现有效地控制,杜绝问题发生。
人工革抗菌防霉检测方法
建立聚氯乙烯人工革及其制品实验室抗菌防霉性模拟测试方法,必须建立有特殊微生物检测能力资质的专门实验室,结合人工革产品的特点,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研究指标如下:
1、抗菌率法
国际标准:
IS022196:2011《塑料与其他无孔表面的抗菌性测定》:抗菌指数值大于2
日本国家工业标准:
JISZ2801AMD1-2012《抗菌产品抗菌活性和效果的试验抗菌产品抗菌活性和功效的试验》:抗菌指数值大于2
中国国家标准: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有抗菌性大于90%
中国轻工标准
QB/T4341-2012《抗菌聚氨酯合成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经马丁代尔法摩擦5000次后,抗菌率不小于90%
2、抑菌圈法
将抗菌剂置于已接种待测菌的固体培养基上,通过抗菌剂向培养基内的扩散抑制敏感菌的生长。滤纸抑菌环法可通过试验观察抑菌圈的生成及其直径大小,来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具有抗菌活性,这一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抑菌圈大小不能完全代表抗菌塑料等接触型抗菌材料的抗菌作用强弱。因此,只有在可类比的抗菌剂之间才可用抑菌圈大小的数值比较微生物的敏感性,主要测试标准如下。
QB/T4341-2012《抗菌聚氨酯合成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抑菌圈环宽不大于5mm。
3、防霉等级法
国内外采用防霉等级作为检测判定的主要方法如下。
防霉等级0:不长显微镜(放大50倍)下观察未见生长
防霉等级1:痕迹生长,即肉眼可见生长生长覆盖面积小于10%
防霉等级2:轻度生长,生长覆盖面积不小于10%,但小于30%
防霉等级3:中度生长,生长覆盖面积不小于30%,但小于60%
防霉等级4:严重生长,生长覆盖面积大于60%至全面覆盖
以上结合聚氯乙烯人工革的特殊要求看来,QB/T4341-2012对聚氯乙烯人工革及其制品实验室抗菌防霉性模拟测试方法最为全面和合理。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