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次
2024-10-25
抗菌剂抗菌性能评价是指对抗菌剂进行抗菌效果、抗菌谱、抗菌机制、毒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目的是为了确定抗菌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标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剂的抗菌性能评价是保证其有效、安全使用的重要手段。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抗菌效果、抗菌谱、抗菌机制、毒性和稳定性等因素,全面评估抗菌剂的抗菌性能。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剂抗菌性能评价报告。
抗菌剂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抗菌剂对细菌和霉菌的抑制效果均可采用微生物学中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只是培养时间有所不同,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滤纸抑菌圈法
将直径为5 mm的圆形滤纸在不同的抗菌剂中浸渍后自然晾干,然后置于用定浓度菌液制备的带菌培养基平板中央,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滤纸周围透明抑菌圈的直径,判断杀菌效力。这一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在抗生素等药物筛选中也常使用,但受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溶剂品种、培养温度的影响较大,仅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
2、 最低抑菌浓度(MIC)法
MIC 法是使用最普遍的抗菌测试方法之一。MIC是指抑制微生物发育所需的最低抗菌剂浓度。MIC测定方法有液体稀释法和固体稀释法两种。液体稀释法以不含抗菌剂的菌液作参比,以营养液作稀释液,把抗菌剂稀释不同倍数后,加入一定浓度的菌液,混合后作处理液。测定参比液与处理液浊度,若抗菌剂浓度为 Cx的处理液与参比液浊度相同,则此Cx为该抗菌剂的 MIC 值。固体稀释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量的抗菌剂,混凝成平板,培养菌种,一周后观察菌种生长情况,不长细菌的平板所含的抗菌剂浓度即为该抗菌剂的MIC值。在固体稀释法中,阳离子型高分子抗菌剂极易与培养基中带负电荷的成分反应生成不溶物,影响抗菌活性。
对于材料杀菌力的评价指标,有直接计数、抗菌率和抑菌圈。常用的指标是抗菌率和抑菌圈。抗菌率是定量评价抗菌性能的指标,抗菌率=(空白式样上的菌数-抗菌式样菌数)/空白样菌数×100﹪。
抗菌基本概念
抗菌性是衡量抗菌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要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来客观的评价抗菌性,应先对一些相关概念有科学的认识。在医学微生物学方面抑制微生物生长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按照抑制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灭菌、消毒、抑菌等,其涵义有所不同。
灭菌:能够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或作用叫做灭菌。
消毒:能够杀死病原菌的方法或作用叫做消毒,具有消毒作用的药物称为消毒剂或杀菌剂,一般消毒剂在常用的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有效,对于芽胞则无杀害作用。
抑菌:能够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或作用叫做防腐或抑菌。用于防腐的药物,称为防腐剂或抑菌剂。许多药品在低浓度时只有抑菌作用,浓度增大或作用时间长时,可呈杀菌作用,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总称为抗菌作用。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