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木棉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详解:晕圈法、吸收法和振荡法
木棉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详解:晕圈法、吸收法和振荡法
  • 314次
  • 2024-10-29

  木棉纤维是木棉植物(又称烽火树、攀枝花、英雄树等)的果实纤维,具有高中空、轻、细、软等突出特点,是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型天然纤维。同时木棉絮料具有突出的驱螨、抗霉变和防蛀功能,驱螨率可达 87.5%,抗霉变能力达到1级,防蛀有效。木棉木棉因为具有防螨性能,受到市场的追捧。但是,木棉纤维及其产品的抗菌性能需要通过抗菌性能测试来确定。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棉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报告。


  棉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标准


  关于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检测,目前国内外有多项检测标准,典型的代表有美国的AATCC9011AATCC-100、AATCC 147,日本的JSL190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20743,国内的卫生部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中的抗(抑)菌试验以及2008年发布实施的GB/T20944等。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获得结果有一定差异。


  上述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的方法可归纳为定性测试方法和定量测试方法两类。定性方法主要有晕圈法(琼脂平板法、琼脂平皿扩散法)、平行划线法等。定量方法主要有奎因法、吸收法、振荡法、转移法、转印法等。


  棉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晕圈法,吸收法和振荡法。


  晕圈法是将试样放在含有一定浓度菌种的琼脂培养基上,利用抑菌物质不断溶解在经琼脂培养基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通过抑菌圈大小来判断是否具有抑菌能力。抑菌圈越大,说明样品的抗菌性能越好。


  吸收法是在一定量的待测样品上接种一定量的菌液,通过培养细菌,分别将培养前后试样上的细菌洗下,测定细菌的数量,可计算出试样上细菌减少的百分率来评价抗菌性能。


  振荡法是将待测样和对照样分别装入含有一定浓度菌液的三角烧瓶中,通过快速长时间振荡以增加微生物与抗(抑)菌产品内抑菌剂的接触,测定三角烧瓶振荡前后菌液浓度。计算抑菌率。根据抑菌率大小判断其是否具有抑菌能力。


  晕圈法虽然操作简单快捷,时间短,但只是定性方法,而且也只适用于溶出型抗菌纺织品,对于不溶出型抗菌纺织品则不适用;振荡法操作相对复杂,应用范围也仅限于不溶出型抗菌纺织品,对亲水性的织物测试结果较准确,虽然也能测试吸水性差的织物,但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完全不吸水的纤维,特别是纱线状物或粉状、块状物品,重现性相对不好,检测效果同样也不理想。吸收法同样也属于定量测量的方法,操作较复杂,耗时较长,但是其对溶出型与非溶出型抗菌纺织品均较适用,试验条件同样也与人体实际穿着情况较为接近。


  考虑木棉纤维表面有一层蜡质,其表面拒水,亲油,抗菌成分不容易溶出。所以吸收法应该是测试木棉纤维抗菌性能的最为合适的方法。可以在菌液中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增加菌体与纤维的浸透。同样含有木棉的毛巾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