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次
2024-11-12
抗菌织物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随着大量产品涌入市场,相关产品质量评价及检测方法问题得到了重视。抗菌织物抗菌性能检测常用的有扩散法、奎因法、定时暴露法、烧瓶振荡法、浸渍法及 MIC法等。这些检测方法各有利弊。如扩散法、奎因法简便易行,但结果不能十分准确反映样品的抗菌性能;定时暴露法、烧瓶振荡法、浸渍法及MIC法等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实验操作复杂,费时费力。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织物抗菌性检测报告。
抗菌性检测:改良的奎因法
实验原理:将实验菌液直接滴于待检织物上,使细菌充分在织物上接触暴露一定时间,然后覆盖培养基使剩下的菌体生长。比较抗菌样品菌量下降百分率,对其抗菌能力做出判断。使用放大镜计数菌落形成单位。操作步骤如下。
(1)菌液制备:取大肠杆菌24h的新鲜肉汤培养物,摇匀后静置 20 min,稀释成菌数为105~106cfu/mL的菌液;
(2)染菌:把大小为5.0cmx5.0cm的布片放入直径9cm 的无菌平皿内,均匀滴加1.5m菌液,使其在布片上均匀分布并完全吸收,每个样重复6块,置37℃培养箱内干燥1h;
(3)将干燥后的染菌布片平贴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再用半固体营养琼脂均匀覆盖染菌布片表面,厚度适中,置37℃培养箱培养48h;
(4)观察结果:用沙黄染色液滴加于上述半固体营养琼脂上染色1h,采用放大镜计数每块布样上的菌落数,计算6块布样上的菌落数平均值并报告之;
(5)对照:实验中设同质无抗菌性能的织物为对照样;
(6)计算抑菌率:上述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采用下式计算抑菌率:
抑菌率=[(A-B)/A]x100 %
式中:A为对照布样平均菌落数;B为抗菌布样平均菌落数。
抗菌性检测:定时暴露法
实验原理:用实验菌接种抗菌织物和对照织物,暴露一定时间后振荡洗脱,以稀释平板法测定洗脱液菌浓度,与对照样比较,计算抗菌织物上细菌减少的百分率。操作步骤如下。
(1)菌液制备:取大肠杆菌24h的新鲜肉汤培养物,摇匀后静置20 min,稀释成菌数为1105~106cfu/mL的菌液;
(2)染菌:把大小为5.0cmx5.0cm的布片放入250 mL无菌带塞广口瓶里,加入1.5m上述菌液,使其在布片上均匀分布并完全吸收,塞紧塞子,每个样重复6块;
(3)室温暴露(接触)24 h;
(4)洗脱:暴露后,向盛有抗菌布片的广口瓶中加入100mLPBS,放置5min,再充分振荡5min(200r/min),取振荡后的试液0.5mL加人直径9cm的无菌培养皿中(有时剩余菌量比较多,试液需要稀释至10-1或10-2),加入18ml溶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均匀;
(5)培养:待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冷凝后,翻转培养皿,使底向上,置37℃恒温箱内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计算6块布样上的菌落数平均值并报告之;
(6)对照实验中设同质无抗菌性的织物为对照样;
(7)计算抑菌率:上述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采用下式计算抑菌率:
抑菌率=[(A-B)/A]x100 %
式中:A为从对照布片回收的平均菌数;B为从抗菌布片回收的平均菌数。
抗菌性检测:烧瓶振荡法
实验原理:在液体中通过快速长时间振荡,增加实验菌与抗菌样品内抑菌药物的接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与对照样比较,计算抗菌样品上细菌减少的百分率,从而对其抗菌能力做出判断。操作步骤如下。
(1)菌液制备:取大肠杆菌24h的新鲜肉汤培养物,摇匀后静置20 min,稀释成菌数为1x106~2x106cfu/mL的菌液;
(2)加样:将适量菌液及0.75g、大小为1.0cmx1.0cm的布片加入含有70mL PBS的250 ml 三角瓶中(三角瓶事先灭菌),使菌液的浓度为1x104~2x104cfu/mL;
(3)振荡接触:将上述三角瓶于37℃下以220r/min的速度振荡1h;
(4)培养:取振荡后的混悬液0.5mL加入直径9cm的无菌培养皿中(有时剩余菌量比较多,混悬液需要稀释至10-1或10-2),每一混悬液接种3个培养皿,再加入约18 mL 预先融化后冷却至45℃的琼脂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动混匀,平放于台上;待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冷凝后,翻转培养皿,使底向上,置37℃ 恒温箱内培养48h计数菌落;
(5)对照:实验中设同质无抗菌性的织物为对照样;
(6)计算抑菌率:上述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并依下式计算抑菌率:
抑菌率=[(A-B)/A]x100 %
式中:A为对照布样平均菌落数;B为抗菌布样平均菌落数。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