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次
2024-11-14
纺织有害物质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致癌物质、过敏物质、激素、重金属和杀虫剂检测。纺织服装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界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因此,为了保证纺织产品能够满足世界各地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的限制,保护企业自身和客户的利益,企业应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染料和化学添加剂,厂家和买家必须注意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检测,尽量避免产品中含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纺织品的甲醛检测
采用甲醛作为反应剂可以提高助剂在纺织品中的耐久性,特别是含有甲醛的树脂加工剂处理过的织物,抗皱性和防缩性好。但这些纺织品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产品上的甲醛会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因此,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1)水萃取法检测纺织品中的甲醛
水萃取法检测纺织品中游离的甲醛含量,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具有普遍性,该方法检测原理简单,便于操作。资料表明对甲醛检测前期处理阶段进行改进,若选用碘量法和 pH 滴定仪,可大大节省检测时间,提高甲醛检测的准确性。
2)气相色谱测定纺织品中痕量释放甲醛
目前,纺织品中痕量释放甲醛测定标准方法为乙酰丙酮比色法。但该方法线性范围小、操作繁琐、难于适应进出口纺织品检验品种多、批次多、甲醛含量范围波动大的检测需求。但若选用以2,4-二硝基苯肼(2,4-DNPH)作头生剂,低毒的环乙烷为萃取剂,用于纺织品中甲醛残留量的检测,可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检测效率,而且扩大了线性检测范围,能适应甲醛含量范围波动带来的影响,适用于大批次纺织品甲醛残留量的检测。
纺织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1、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
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测定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量的最普遍方法,它对60 多种金属元素都能进行快速的检测,因此它的检测范围广泛,步骤简单,对于高含量的重金属残留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原子化效率高,检测限低,但重现性和准确性不足,容易受到杂质的干扰。而且对一些特殊元素如汞、砷等其检测效果不是很理想,若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效果较好。
2、ICP-AES 法测定纺织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虽是目前用于检测纺织品中重金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如针对纺织品中含量最低的汞,其测定灵敏度低,无法满足纺织品中可萃取汞的限量要求。但有研究表明将氢化物发生器与ICP-AES结合,待测元素从汞蒸气送入ICP使其与样品基体分离,从而减少基体千扰,同时实现被测元素的富集,使分析的检出限大大降低,以满足纺织品中可萃取痕量汞的测定要求。
纺织品的有机物检测
1、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的应用
1)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检测
致敏性染料均属分散染料,通常多采用多种染料复配技术,加上其商品化过程中也会添加大量的助剂或其它化学品,因此分散染料的检测在技术上有相当的难度。
研究表明,LC-MS联用分析技术是目前用于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的最理想的手段。LC-MS联用技术比CC-MS联用技术或HPLC-DAD(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更适合于极性染料分析。这是因为CC-MS联用一般需要样品的衍生化,而 HPLC-DAD 技术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不及LC-MS。IC-MS技术对样品检测的检测限可达 μg/kg水平,线性可达三个数量级,通过精确质量数,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确定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染料定性、定量分析手段。
2)杀虫剂的检测
利用 LC-MS同时分析几种杀虫剂,在10~200μg/kg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和重现性,最低检测限可达1.0kg~5.0kg,方法回收率为77%~104%。需注意的是,该方法随着流动相水含量的增加,分析时间变长、峰形变宽、拖尾现象严重、灵敏度降低;含水量过低时,峰形变窄、对称性好,但灵敏度降低。因此,选择该方法时,应调整流动相的比例至最佳状态。
3)全氟辛磺酸(PFOS)的检测
PFOS是纺织品和皮革制品防污整理剂的主要组分,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采用IC-MS 联用技术,测定了中国部分城市自来水、地面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的 PFOS 含量,其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8.9%~105.9%,变异系数为3.4%~4.3%检测低限可达0.05 mg/,但纺织品中 PFOS的测定有待探讨。
4) 阻燃剂的检测
目前被使用的部分阻燃剂会对人体或环境产生危害,利用LC-MS 联用技术能很好分离常用的四种阻燃剂。在该测试条件下,标准样品浓度线性最低为1.0mg/L,且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5,回收率69%~103%。
2、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应用
CC-MS 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纺织品有机物残留的检测中,其基本原理及检测步骤与多氯联苯的检测大体相同。但对前期样品处理方法不同会影响到检测结果,从而使其平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及测定限均不同,故需比较其方法的稳定性和适用范围进行选择使用。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