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次
2024-11-14
《GB/T 42349-2023 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活性的测定 Q-β噬菌体试验方法》描述了含有光催化剂或表面有光催化剂或光催化材料涂膜表面的抗病毒活性的测试方法,通过计数经紫外光照之后的 Q-β菌体的减少来确定其抗病毒活性。该标准适用于建材中使用的不同种类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其基本形制包括片状、块状或平板状等,但不包括粉末、颗粒或多孔光催化材料。该标准适用于具有抗病毒性能的光催化材料的检测,不适用于抗细菌、抗真菌、水中污染物降解、自清洁、防雾和空气净化性能的检测。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活性测试报告。
抗病毒活性测试原理
该方法通过将片状、块状或平板状材料类的试样与噬菌体接触并置于紫外光下照射,从而获得光催化材料的抗病毒活性值。在光催化处理的样品上接种菌体悬液,然后暴露于已知强度的紫外光下,持续照射一定时间。
光照结束后,取出样品并用 Q-β噬菌体的敏感宿主大肠杆菌测定洗脱液的噬菌斑形成单位。通过比较未经光催化剂处理的材料和光催化材料在经过特定强度照射后的菌体数,及未经光催化处理的材料和光催化材料在暗条件下相同时间的噬菌体数进行计算而得到测试结果。
抗病毒活性测试流程
光催化抗病毒活性的测试流程如下:
a)在培养皿底部放置无菌的保湿滤纸,加入足量的无菌水,在滤纸上放置玻璃棒或玻璃管,光催化处理面向上,放置测试样品,测试中使用的光催化处理试样和未经处理的试样均按上述程序放置(前者6块,后者9块);
注1:为避免试样与润湿的滤纸接触,使用玻璃管或玻璃棒。
注2:为防止保湿玻璃片起雾,往培养皿中加入(4~6)mL无菌水。
b)使用无菌的吸头吸取0.15mL 测试噬菌体悬液并将其滴加到每一个试样上,在液滴上贴覆盖h)膜然后轻推使噬菌体悬液均匀分散至整个膜表面,小心操作勿使液体溢出膜外,如果使用非常规尺寸试样,可调整噬菌体悬液接种体积以适应覆盖膜尺寸;
注3:常规接种体积可能会造成噬菌体悬液从膜边缘溢出或者不能均匀分布。这时,可以减半或加倍接种体积。但是,即使噬菌休悬液的接种量改变了,每片试样上接种的菌体的数量仍将与标准规格一致,即在(1.0X106~4.0x106)pfu范围内。
注4:此步骤不宜使用涡旋器以免造成噬菌体感染力的丧失,宜使用手动混悬。
c)将保湿玻璃板放置于培养皿顶部;
d)除3片未经处理的试样接种后立即测定噬菌体滴度外,其余试样进行光照试验;
e)取3片接种噬菌体悬液后的未经处理试样(菌体立即接种后试样),使用无菌镊子将其覆盖膜和未经处理的试样放入均质袋内,小心操作勿使菌体悬液从覆盖膜或试样片上溢出。加入10 mL SCDLP,在袋外用手充分搓洗试样和膜,以洗出菌体悬液,尽快对洗出液进行体滴度测试。
注5:如果能证明达到相同的结果,则可使用其他器具替代均质袋。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