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探秘海洋气象观测体系:从观测程序到质量控制的关键价值
探秘海洋气象观测体系:从观测程序到质量控制的关键价值
  • 81次
  • 2025-03-18

  在海洋探索与开发中,气象条件始终是影响航行、科考、资源利用的关键因素。调查船通过定时观测、高空气象探测等多元方式,构建起覆盖海面与高空的气象监测网络。从观测场地选择到质量控制,每个环节都在为精准捕捉海洋气象动态“保驾护航”。而海洋气象观测,正是凭借其在安全、科研、防灾等领域的核心作用,成为海洋活动不可或缺的“守护者”。


海洋气象观测


  中科检测是第三方检测机构,遵循《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3-2020标准,提供海洋环境基本要素调查中的海洋气象观测服务,并出具权威报告。


  海洋气象观测方式、项目及时次


  1、观测方式


  调查船海洋气象观测采用定时观测、站点观测(大面观测和断面观测)、定点连续观测、走航观测和高空气象探测。


  2、观测时次及项目


  1)调查船海洋气象观测采用北京时间,以20时为日界。


  2)定时观测:每日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观测项目包括云、海面能见度、天气现象、风、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


  3)到站观测:到达站位后立即观测,项目为云、海面能见度、天气现象、风、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


  4)定点连续观测:每日24个整点进行。02时、08时、14时、20时观测项目同4.2.2.2;05时、11时、17时、23时观测项目同4.2.2.3;其他时次观测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


  5)走航观测:自动连续观测,每1min一次,项目为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和降水量。


  6)高空气象探测:每日北京时间08时、20时进行,可依计划在02时、14时加测,探测项目为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


  海洋气象观测程序及场地要求


  1、海面气象观测


  每次定时观测前30min巡视仪器,正点前20min按顺序观测海面能见度、云、天气现象、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海面风、气压和降水量,气压观测尽量接近正点。


  2、高空气象探测


  预定放球前1h按以下顺序工作:


  -a)将合格探空仪及备份置于百叶箱;


  -b)施放前30min基值测定与初算;


  -c)充灌氢气球;


  -d)检查接收设备、发射机和电池;


  -e)装配探空仪并试听信号;


  -f)正点施放并接收信号。有条件的船可全自动布放探空仪。


  3、观测场地的基本要求


  -海面气象(除气压外)观测场地选调查船高层甲板,观测点需可见整个天空和海天交界线。


  -高空气象探测场地设空旷处,上方无妨碍施放气球的电线、绳索和建筑物。


  海洋气象观测质量控制


  1、每日07时、19时校核观测用钟表及时钟,24h内误差≤10s。


  2、纸张记录用黑色铅笔,字迹工整,不可涂擦或字上改字。记录有误时,原数据划横线,右上方写正确数据。


  3、海面自动观测仪器航次前、后用标准仪器比对;高空探测仪施放前比对,数据记录在表。仪器需在检定有效期内,不合规者及时检修或更换。


  海洋气象观测的必要性


  一、守护海上航行安全


  通过观测风、气压、海面能见度等要素,可实时掌握海洋气象变化,帮助船只规避强风、低能见度等危险状况,规划安全航行路线,减少碰撞、翻覆等事故风险,为航海活动提供“安全导航”。


  二、支撑海洋科学研究


  系统的气象观测数据(如云、天气现象、空气温度等),是研究海洋气候演变、海气相互作用的基础。例如,分析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可深入探究海洋上空大气环流规律,为海洋生态、气候模型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三、助力防灾减灾预警


  对降水量、天气现象的监测,能及时发现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迹象。通过提前预警,可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降低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海上设施及人员的威胁,实现“防患于未然”。


  四、优化海洋活动管理


  为海洋资源开发(如渔业、油气勘探)、科考调查等活动提供精准气象信息。例如,依据走航观测的实时气象数据,科学调整作业计划,提升海洋活动的效率与安全性,推动海洋资源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