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药敏试验是什么?药敏试验基本原则介绍
  • 1350次
  • 2024-08-14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 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 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药敏试验报告。


    药敏试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 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 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 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 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 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实验室应遵照 CLSI 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 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药敏试验方法的选择和判定标准的规范化


    不同药物/菌种组合,应遵照 CLSI 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药敏方法和判定标准。 药敏判定标准至少采用近两年的折点。 实验室应每年评审本室药敏检测系统的折点范围;采用新折点前,应进行临床验证,并和临床科室进行咨询和沟通;因药敏板条浓度范围受限,无法采用新折点的,应补充相应的耐药表型检测试验,且告知临床。


    判定标准的适用性:与菌种、药敏方法、检测条件、纸片含量、感染部位、药物(种类、剂量、频次、途径)有关。 上述条件符合规范要求时,折点方适用。


    对于 CLSI M100 没有给出折点的药物,建议采用国内外专家共识、权威文献等进行操作和判断,如替加环素药敏试验建议参照《替加环素体外药敏试验操作规程专家共识》进行。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药敏试验的结果通常以抑菌环直径(zone of inhibition,ZOI)或杀菌曲线(kill curve)的形式表示。对于每一个药物,都会得到一个抑菌环直径或杀菌曲线的结果。


    1. 抑菌环直径:在药敏试验中,细菌被放置在一个含有抗菌药物的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如果药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那么在细菌周围就会出现一个无菌生长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抑菌环。抑菌环的直径可以用来衡量药物的抗菌活性。一般来说,抑菌环直径越大,说明药物的抗菌活性越强。


    2. 杀菌曲线:在杀菌曲线中,药物的浓度与杀菌效果之间的关系被绘制成曲线。曲线下的面积(AUC)代表了药物的总杀菌效果。AUC越大,说明药物的杀菌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