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皮肤保湿剂功效评价方法有哪些?一文介绍保湿剂体外及在体评价方法
皮肤保湿剂功效评价方法有哪些?一文介绍保湿剂体外及在体评价方法
  • 405次
  • 2024-09-2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被称为“美丽经济”的化妆品行业也迅猛发展。除了安全性以外,化妆品的功效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保湿和维持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是皮肤护理类化妆品最基本的功能,而保湿护肤品的保湿功效主要通过其含有的保湿剂来实现。本文对保湿剂功效的体外评价和在体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皮肤保湿剂功效评价报告。


    皮肤保湿剂功效评价:体外评价


    1、保湿活性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利用UV、HPLC、GC-MS等方法测定保湿剂中活性成分含量来推测产品的保湿效果。根据不同物质吸收峰的特点及高度,对保湿剂中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如天然保湿因子中的吡咯烷酮羧酸、多糖等。该方法方便、快捷,可以快速大量地初步筛选保湿原料,也可作为后期进一步进行在体评价的基础。但因保湿效果受多方因素影响,该方法只能作为评价保湿效果的初步参考。


    2、称重法


    保湿剂的性能测定通常采用称重法,不同保湿剂分子对水分子的作用力不同,吸收水分和保持水分的能力也不同。


    1)吸湿率的测定:将样品分别置于温度为20℃、恒定湿度(81%,43%)的干燥器中,放置不同时间(如2,4,8,12,24,36,48和72h)后称其质量。一般在相同条件下平行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吸湿率=(m2-m1)/m1×100%,式中,m1为放置前样品质量,g;m2为放置后样品质量,g。


    2)保湿率的测定:称取一定量含水分的样品放置在干燥器(放置硅胶等吸附剂)中干燥,定时(4,8,12,24,36,48,72和84h)称量样品质量的减少,计算出样品的保水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不同样品的保湿率。计算公式为:保湿率=mn/m0×100%,式中,m0为放置前样品质量,g;mn为放置n小时后样品质量,g。


    通过样品的吸湿率和保湿率综合衡量保湿剂的保湿效果。称重法受测试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与测试样品的多少、样品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等因素相关,测试时间对保湿率的影响不大。称重法测试结果重复性比较好,测定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保湿剂的评价[10],可作为进一步筛选保湿原料的方法,也可作为在体评价的前期测试,但不能真实反应保湿剂在皮肤保湿中的真实情况。


    皮肤保湿剂功效评价:在体评价


    在体评价方法能够更加客观、合理的反映保湿剂的实际效果。


    1、受试者评测法


    干躁皮肤的临床表现包括各种症状,从皮肤鳞屑大小、潮红程度、粗糙度及皮肤皲裂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1。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让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询问有关皮肤滋润度、细纹及皮肤弹性的改善情况。


    受试者评测法能真实反映保湿剂对皮肤的保湿情况,但受试者的主观性较大,重复性差,精确度也不高,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评价方法。


    2、仪器评价


    由于皮肤状况的仪器检测比视觉评估更客观、更灵敏,因此许多仪器检测方法已应用于临床研究,为评估皮肤干燥程度和含水量提供了科学方法。


    1)脱落指数测定


    脱落指数测定原理为使用透明胶带获取角质层表面的松弛细胞和鳞屑,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来客观地分析测定角质层脱落部分的面积和厚度,最后计算“脱落指数”来评价皮肤的干燥程度。


    2)角质层含水量测量


    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利用核磁共振光谱仪、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或近红外光谱仪(NIR)等直接对水分子进行检测,其中活体拉曼共聚焦显微镜能对角质层水分在不同深度的分布状态进行准确分析,但因为其测量要求高、步骤繁琐、仪器设备昂贵并未得到广泛运用。


    利用皮肤角质层的电生理特性,间接测量角质层含水量的方法简便易行,被科研工作者广泛接受和应用。目前主要采用3种电学参数来间接反映角质层含水量,包含电容、电导和电阻。


    3)其他辅助测定方法


    可以通过皮肤pH、摩擦力测试等发现皮肤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间接地评价皮肤的水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