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次
2024-09-29
保湿是皮肤护理的基本诉求,保湿功效是化妆品最基本的功能,因而宣称保湿的化妆品在整个化妆品品类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保湿化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随着其需求量的增加,保湿剂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保湿化妆品功效评价报告。
保湿化妆品功效评价:体外法
体外法包括物理化学法、细胞生物法和三维重组皮肤模型替代法等。
1、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是通过检测化妆品的物理性能和特定化学成分含量评价其效果的便捷手段。如通过称重法评判化妆品原料或产品的吸湿性和保湿性,或通过理化分析法对化妆品中的保湿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称重法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可作为筛选保湿原料的方法,也可作为在体评价的前期测试。在固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利用保湿剂与环境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实验并计算出吸湿率与保湿率,综合衡量保湿剂的保湿效果。
称重法与测试样品的数量、样品与空气接触面积等因素相关,测试时间对保湿率的影响小,测试结果重复性比较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保湿剂的评价,但不能反映保湿剂在皮肤保湿中的真实情况。
2、细胞生物法
细胞生物法是通过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建立细胞模型来进行测试的方法。可通过观察细胞接触受试物前后培养细胞的状态并检测与保湿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而研究保湿剂对皮肤细胞的影响。
3、三维重组皮肤模型替代法
三维重组皮肤模型是体外构建的具有三维结构的人工皮肤组织模型,其构建方法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将人源皮肤细胞培养于特殊的插入式培养皿上。皮肤模型在基因表达、组织结构、细胞因子和代谢活力等方面高度模拟真人皮肤,并在20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于包括化妆品在内的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三维重组皮肤模型由于具有试验周期短、实验条件可控和结果易于定量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
保湿化妆品功效评价:在体法
在体法可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仪器评估。
1、主观评估
主观评估包括视觉评估和受试者自我评估。视觉评估通常由专家对受试者的皮肤状态如皮肤弹性、皮肤透亮度等指标进行定性或分级评测;受试者自我评估多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指标包括感觉到的皮肤滋润、不干燥等,从而对受试者自身皮肤干燥程度进行评分分级。
主观评估法因存在主观因素,不能客观表征保湿化妆品的保湿功效性,故需与客观仪器评估方法结合,研究主观评估结果与客观仪器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而更加全面地表征化妆品的保湿功效。
2、客观仪器评估
客观仪器评估是通过仪器对受试者使用化妆品前后的皮肤状态参数进行采集、样本分析或统计分析,进而对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的一种方法。
1)角质层取样法
皮肤干燥表现为角质层含水量低和角质层黏合力减弱,容易出现角质层中的丝氨酸蛋白酶过度活化,过早地降解桥粒,导致屏障损伤[24]。通过对角质层取样并进行角质层黏合力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检测,以及对角质层中的NMF进行测定,可以表征皮肤角质层的含水情况。
2)角质层含水量
保湿化妆品的功能在于增加和维持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目前通过对角质层含水量进行检测进而验证化妆品保湿功效的方法较为常用。
利用皮肤角质层的电生理特性表征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方法简便,目前被广泛
应用于医学和化妆品等行业。
3、间接评价方法
保湿化妆品的仪器评价方法除上述评价方法外还可借助对皮肤摩擦系数、pH值的测量从侧面表现角质层的含水量情况。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