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有几种?检测原理及优缺点是什么?
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有几种?检测原理及优缺点是什么?
  • 494次
  • 2024-09-26

    抗菌材料就是降低环境中细菌污染的概率, 抑制建筑结构中细菌的生长与生存。当前在建筑材料中能够实现抗菌环保功能的有两种材料: 其一就是无机材料,这一材料类型能够抗高温影响, 且抗菌效果好, 功能也相对稳定, 在建筑行业应用的前景非常好; 其二就是有机材料, 这种材料对于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且可能危害使用者健康, 在建筑市场中应用的潜力不如无机材料大。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有机抗菌材料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性能检测:浓度梯度法(E-test)


    E-test是一种新型简易的检测细菌或真菌对抗菌材料敏感性以及MIC的方法,主要包括一个含有抗菌剂浓度梯度的试条,在试条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受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E-test试验综合了稀释法和扩散法的原理和特点,同时还弥补了二者的不足,可以像稀释法一样直接定量测出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的MIC。


    华春珍等对纸片扩散法和E-test检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2种方法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该法与微量稀释法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只是浓度梯度(E-test)法所测MIC值普遍略高于微量稀释法。Amsler等人用E-test、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多利培南对513种临床分离菌株的MIC进行检测比较,发现:E-test和琼脂稀释法的MIC值,与肉汤稀释法的MIC值在log2稀释度范围内的一致性分别为88%和94%。E-test法测定的MIC值与肉汤稀释法相比在2log2稀释度范围内的一致性为98%。这可能与E-test法所采用的连续抗菌剂梯度以及椭圆抑菌环内有微小菌落存在有关,从而导致终点判读误差所致。由于E-test法试验的特点,该方法对于探讨耐药机制、准确鉴定耐药性和对新型抗菌材料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性能检测:菌落计数法


    菌落计数法是实验室内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初期细菌的培养以及细菌菌落数确定常用方法。在抗菌材料评价中,通常是将不同浓度的样品与菌液混合并作用一定时间后,均匀倒入培养基上,于37℃培养24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分别数菌落数。通常采用抑菌率作为抗菌材料的评价指标:


    抑菌率(%)=(对照菌落数-试验菌落数)×100%/对照菌落数


    尽管菌落计数试验较准确且简单易行,但往往因涉及的指示菌株较多而使工作量巨大,耗时较长。


    抗菌性能检测:比色法


    1、浊度OD400-600测定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菌悬浮液中的微生物细胞浓度与浊度成正比,因而通过测定浊度,间接比较菌液与处理液菌量,可检测抗菌剂杀菌性能。OD400-600的测定即先通过菌落计数和选择400~600nm波长测定的菌液OD值,作出吸光度-菌数标准曲线。测抗菌样品液所处理菌液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算出相应的菌落数。通过添加抗菌材料和对照菌液浓度的变化,即可得到该样品液的抑菌效果。


    通常采用抑菌率对抗菌材料进行评价:


    抑菌率(%)=(对照菌浓度-含样品菌浓度)×100%/对照菌浓度


    此方法中,OD400-600的测定值范围应该控制在0.1~1.0之间,否则将有可能超过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造成较大误差。


    2、吸光度OD260测定


    另一种比色方法是测定抗菌药物与细菌之间在不同作用时间时的OD260值。其原理在于,260nm是细胞内液的大量有机物质(如RNA、DNA)的特征紫外吸收,当抗菌材料与菌液相互作用时,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液外泄,因此可以通过OD260来反应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指示抗菌材料的抗菌活性。


    试验是将经抗菌处理的菌液以5000r/min离心1min,然后用PBS洗涤2次,重新制成悬浮液,测其OD值。抗菌效果的评价是通过抗菌处理菌液与空白菌液的OD260比值表示:Rate=抗菌处理菌液的OD260/空白菌液的OD260


    OD260间接地反映了死亡细菌数量,适用于抗菌材料致使细菌内液外泄的抗菌性能评价,同时其还可以监测抗菌材料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过程。


    与浊度OD400—600测定一样,OD260的测定值范围也应该控制在0.1~1.0之间,否则将有可能造成较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