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化妆品风险物质检测需要做哪些项目?化妆品中苯酚检测方法介绍
化妆品风险物质检测需要做哪些项目?化妆品中苯酚检测方法介绍
  • 232次
  • 2024-12-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化妆品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也日益迫切,化妆品作为“美丽的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的属性为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且长期施用于人体皮肤表面,与使用者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化妆品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化妆品风险物质是引发化妆品安全风险事件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化妆品风险物质检测报告。


  化妆品中苯酚检测


  与氢醌有类似功效的苯酚,又名羟基苯,结构简单,可制备双酚A、酚醛树脂、已内酰胺、水杨酸五氯酚等物质或该类物质中间体原料,还可以作为实验过程中的溶剂或消毒剂,是重要的化妆品原料。


  苯氧乙醇是化妆品中苯酚的主要来源之一,沸点较高且挥发性较低,溶解性和混溶性良好,应用较广泛。在大批量的生产过程中,采用苯酚和环氧乙烷在氢氧化钠或乙酸钠的催化下合成,必须严格监测苯酚在该类产品中的残留。苯酚主要是由化妆品原料苯氧乙醇带人,具有很高的毒性,能够直接毒害人体细胞,并且腐蚀黏膜、损害心血管以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规范》将苯酚列为化妆品禁用物质。


  化妆品中常见的苯酚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化妆品中丙烯酰胺检测


  丙烯酰胺,白色晶体状,可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以及氯仿,酸性或碱性条件可水解为丙烯酸。温度过高可以分解释放出腐蚀性气体,熔融状态则会骤然聚合,且易燃[3。化妆品中该物质主要来源于聚丙烯酰胺,后者起增稠、黏合、乳化稳定、改变流变性的作用,或作为成膜剂、发用定性剂。属高分子聚合物,经口、经皮的毒性都很低,安全性较高,在《规范》中被划分为限用物质。在聚丙稀酰胺的合成过程中,丙烯酰胺单体不易全部参与反应,可能在终产品中以单体形式残留,《规范》将其列为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


  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会导致DNA损伤和基因突变。化妆品中常见的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为液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化妆品中亚硝胺检测


  亚硝胺是强致癌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进人人体,在化妆品中主要是由三乙醇胺等原料带人。该类物质种类繁多,大都具有致癌作用,环境中分布广泛。


  含氨类的表面活性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伴有亚硝胺产生,N-亚硝胺由二烷基、烷基芳基以及亚硝胺衍生物合成,理论上仲胺化合物和活性亚硝化剂接触均可生成该类物质。表面活性剂中的亚硝胺来源有产品中的原料组分或原料前体化合物发生硝化反应。


  《规范》明确规定亚硝胺为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化妆品中常见的亚硝胺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邢昆明等利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联用法能够有效地同时检测化妆品中5种挥发性亚硝胺。


  化妆品中二噁烷检测


  二噁烷为化妆品中常含有的风险物质,亦称1,4-二氧已烷、双乙酐,无色油状液体,有醚类香味,毒性较强。其结构含有两个对称的醚键,极易溶于水且可耐生物降解。IARC将其归纳为致癌2B类。


  二噁烷在化妆品中主要由乙氧基结构的原料带人,常存在洗发、沐浴等洗涤类化妆品中,存在经皮吸收和吸入风险,对眼部和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规范》中明确指出二噁烷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作为杂质限量不超过30mgkg。化妆品中的二噁烷是伴随化妆品生产过程生成的。


  《规范》中提出气相色谱-质谱法可用于测定液态水基类、膏霜乳液类化妆品中二烷的含量。样品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该方法对二烷的检出限为2 μg,定量下限为6 μg。


  化妆品中石棉检测


  石棉属纤维状硅酸盐类,为天然矿物质。以常见原料滑石粉为例,主要成分为Mg:SiO(OH),有优良的润滑性、助流性、抗粘性、抗酸性、绝缘性以及耐高温的特点。


  化妆品石棉风险主要来源于滑石粉、膨润土、云母等矿物质辅料,起填补颗粒表面四陷,降低产品粗糙性以及改善流动性的作用。此外还可能悬浮于空气、粉尘中,由外界环境混入终产品。


  《规范》中明确规定石棉为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石棉在使用时存在吸入风险,石棉其本身并没有毒性,其最大威胁来自于它的纤维,可能会造成肺部疾病。


  《规范》中使用X射线衍射仪及偏光显微镜测定粉状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石棉。